编者按:从一个铁匠铺掌柜到30多年后的万向老总,从四千块创业到每年数百亿元营业额,鲁冠球被誉为民营企业老总中的“不倒翁”。鲁冠球素有商界常青树的美誉,他以54亿元的资产今年继续占据了富豪排行榜的第四位,并在强势榜上位居次席。作为中国最受尊敬的第一代企业领袖之一,鲁冠球还见证了万向集团从一个小工厂发展称国内最大名营企业之一的全过程,只有初中文化的鲁冠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农民传奇般的成长故事。
鲁冠球简介
鲁冠球,1945年1月生,浙江杭州人,高级经济师,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
1962年开始个人创业生涯,打过铁,修过自行车。1969年7月,他带领6个农民,以4000元起家,创办企业,发展成资产超百亿元、员工31800多名的万向集团。现已在美国、英国、德国等8个国家拥有31家公司,其中独资及控股18家,成为通用、福特等国际一流整车厂的配套合作企业。
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中国优秀企业家、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等荣誉,被浙江大学聘为MBA导师,被推选为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会长、浙江省企业联合会会长、企业家协会会长,并当选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和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鲁冠球,这位至今都带着浓重乡音的浙江老汉,15岁辍学,做过打铁匠,3年的铁匠生活使鲁冠球对机械农具产生狂热的爱好。他把一间农机小作坊打造成中国乡镇企业的佼佼者,并把持万向集团的方向盘稳步前行,在数不清的桂冠和乡镇企业大多昙花一现的背景面前,鲁冠球奇迹般地成为民营企业家中的常青树。在WTO与国际化大潮汹涌而来之际,鲁冠球再一次成为故事的主角:不仅成为国内第一个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供零部件的OEM厂商,2001年8月28日,他还一举收购了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UAL,开创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至此,他手中的上市公司内有万向钱潮,外有UAL。从一个洗脚上田的打铁匠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企业家,鲁冠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农民传奇般的成长故事。
成长篇:艰难的原始积累
鲁冠球首次创业是办了一家米面加工厂,后因被人指斥为办地下黑工厂而遭关闭,机器被廉价拍卖,他只好出卖刚过世的祖父遗下的三间旧房,才得以还清向亲友借贷的3000元欠款。这一次创业几乎使他倾家荡产。1969年,鲁冠球受宁围公社领导邀请,接管了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开始第二次创业。他依靠作坊式生产,拾遗补缺,生产犁刀、万向节等五花八门的产品,这种“多角经营”,为他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
1979年,鲁冠球调整战略,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汽车万向节。1980年,鲁冠球在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将价值43万元不符合标准的万向节,送往废品收购站,在全国万向节厂整顿检查中,他的工厂以99.4的高分居全国同行业之首,被列入全国仅有的三家万向节定点生产专业厂之一。从1980年至1989年,鲁冠球的万向节产品经济效益年均增长达40%以上,1988年鲁冠球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万向节厂股权。1990年开始,鲁冠球提出“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资本式运作、国际化市场”的战略方针。他把“钱潮牌”万向节产品打开了日本、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香港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每年创汇在229万美元以上。
凭借良好的商业触觉和早年打下的根基,1992年后的万向已在跨国并购和金融领域实现了更深层次的扩张,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已经呼之欲出。1994年,万向美国公司在美国注册成立,这是鲁冠球为整合海外资源而投下的一枚重要的棋子。万向美国公司最初主要负责将中国生产的产品销售到美国,通过“股权换市场”、“设备换市场”和“让利换市场”等方式,整合海内外两套资源。1997年8月,万向集团生产的万向节正式敲开世界汽车业巨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大门,成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配套产品。2001年8月28日,他一举收购NASDAQ上市公司UAL。现如今鲁冠球已经将26家海外企业揽入自己的企业帝国版图之内。
回首鲁冠球的创业轨迹不难发现,鲁对时局的精确把握和商业手段的扎实运用方能把握住每个稍纵即逝的机会,现在的他依然处于时代大潮的浪尖。去年7月18日,杭州市政府对万向给予300万元巨额奖励,半年后杭州萧山区政府又因万向对地方经济的突出贡献,奖励其宝马车一辆。在媒体和官方众口一辞的好评面前,万向这家影响力非凡的企业并没有在功劳簿上睡着,万向的产业布局正在向纵深推进。
正在成为猜想的是,万向,是否是一个中国版的通用?到目前为止,国家发改委已经接到了浙江40家民营企业的申请,要求取得汽车整车生产目录,而万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申请者之一。
鲁冠球:企业绝不能怨天尤人
对于外贸依存度很高的中国经济来说,承认市场经济地位与否显得极为重要。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市场经济地位这一问题?它的解决与否对我们的企业发展有什么影响?从企业层面我们应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记者采访了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
记者:作为企业老总,您是如何看待中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这一话题的?您怎么看待我国在争取市场经济地位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外交努力?
鲁冠球:近一段时期以来,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引起了国内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在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下,这种关注还在不断“升温”。重视市场经济地位是对的。一方面,市场经济地位带有明显的歧视性,对我国负面影响不小,解决该问题有实际意义;另一方面,解决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还有象征意义,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了进展。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20多年的发展历程,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因此,是否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不仅关系到对我国近20多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发展现实的是否承认,而且对我国今后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记者: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企业发展。那么,您认为,从企业层面,在争取市场经济地位方面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对政府有什么期望和建议?
鲁冠球:关于是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可能其中有国际间的政治歧视和政治博弈的内涵在起作用。我们暂且撇开这些因素不讲,仅就对我们企业发展以至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而言,我认为要积极主动去达到市场经济地位的要求。既然我们要加入WTO,既然我们要人家承认市场经济地位,要进入这个游戏,就要符合它的游戏规则。这是我的看法和态度。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已经有很长的时期,并且已经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但是,由于中国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再加上市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我们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确有许多不足。在这一方面必须进一步改革。改革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政府方面,要有个时间表。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肯定是不行的。改革到现在的程度,不能半途而废,要改革到底,坚定地走市场经济之路。宏观调控不等于计划控制,关键是要达到科学发展。中央一定要下决心改革到底。现在反对改革的人往往是20多年改革的受益者。中央的政策是营造好的环境。我们呼吁的就是一定要改革到底,既然加入世贸组织了,既然要搞市场经济,就要按照市场经济的标准,坚持到底。
二是企业自身的行动。每一个企业都要改变观念,提高素质,踏踏实实,提高产品质量,就不怕他们怎么反倾销。我总认为不能怨天尤人,就产品质量标准而言,他们的标准不是针对我们一个国家,如果对我们一个国家那是不公平的,标准是对全球的。那么他们为什么能够达到,我们为什么不能达到?这就是差距。这个差距怪谁呢,你去怪他们那是不可能的,怪祖宗也怪不了,只有自己努力。我认为这是惟一的办法。总不能叫人家降低标准,认为这个产品质量标准我达不到,你给我把标准降下来,这是不可能的。
记者:是否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可能企业受到了最直接的影响,也就是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将会增多。您在对外贸易实践中,是否遇到过反倾销方面的情况?如果有,您是如何应对的?有何感想?
鲁冠球:我们万向集团长期和国外打交道,我们从九十年代初提出“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口号。那时候可以说是“逼上梁山”,因为当时乡镇企业进不了国家计划,特别是对于我们汽车零部件行业,进不了计划就意味着产品没有市场,再加上国营大厂对我们“老乡”的产品不屑一顾,要想绝处逢生就只有出口,因为国际市场不讲成分只认产品。我们就这样开始了略带悲壮色彩的走出去的道路。
十几年下来,我们经常碰到国外对我们进行反倾销,总共算下来不下15次。15次官司打下来,钱花了不少,但是磨砺了自己。我们深深懂得,不管他们对我们怎么反倾销,关键在我们要提高企业素质,我们要有先进技术,先进工艺。走向世界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老老实实,甘为人下,潜下心来,学到真本领,才能有前途。我们现在在国际市场上摸爬滚打,已经实现了“三个接轨”:一是与国际汽车大零部件企业集团合作,建立国际生产基地,形成战略同盟,接轨国际跨国公司;二是建立海外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核心技术,保持与国际主机厂同步开发,接轨国际先进技术;三是完善海外营销体系,合理配置全球资源,形成核心市场,接轨国际主流市场。
在与国际交往过程中,我的体会是,对于我们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和行动去面对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我们的企业与企业家们是否能把自己放在一个全局战略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它、接受它、并最终适应它,直至融会贯通地运用于企业具体决策经营活动中,成为自觉的行为。
记者:您对目前我国的行业协会在打反倾销官司方面的作用如何评价?
鲁冠球:行业协会是一个行业的代表,要把行业统一起来、联合起来,行业协会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但是目前做得并不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一是我们文化中的妒忌心理。竞争是必要的,但妒忌不行。二是我们缺少合作的意识。行业协会就是要协调企业,统一对话,联合就是力量。以往外国人讲我们“东亚病夫”,那是因为中国人缺少合作和联合。行业协会就是要解决联合问题,解决中国人的小农经济思想问题。行业协会发展得好,将会在打反倾销官司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温州打火机协会就是极好的成功例子。而与此相反,中国的彩电行业统一不起来,权力难以平衡以致对抗。行业协会的发展要超越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障碍,更要懂得超越自己,最终成为中国企业走上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桥梁。
编辑:
彭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