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两岸理性关系是解决美对台军售问题之本
2010年01月15日 06:57凤凰卫视 】 【打印共有评论0

但是你也不能因为互相依存关系,就让美国有恃无恐,因为过去,2008年10月份的教训就是这样的,中国军方全面中断中美之间的军事交易,4个月之后,据说是中国军方主动提出要恢复工作上的会谈,再过10个月,也就是8个月之后,也是全面恢复。

但是美国对台军售依然如故,所以这给中国提出了另外一个说法,全面中断效应,其实中国方面受到的损失,美国方面受到的损失,可能要超过双方在美台军售上受到的损失。

所以既不能完全打死,但是一定要把它打痛,打痛就痛到美国认为,这个确实我未来应该要收敛了。上次我们讲过,美国捏住了中国的软肋,按照中国自己的说法,是美国侵犯了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所以我们也要思考一下,美国到底有哪些核心国家利益,中国可以去捏住它的软肋的。

姜声扬:卖武器给流氓国家。

邱震海:我认为这个不符合文明国家应该有的准则。

姜声扬:但是美国在做。

邱震海:现在还有人说是金融制裁,金融制裁,我个人认为也是一个双刃剑。

姜声扬:影响到自己。

邱震海:对,你制裁了它的同时,也会影响到自己。也有人提出要制裁美国对台售武的企业,当然我们看到,美国对台售武的企业,它之所以是个军火商,能够卖武器给台湾,它必然不会卖武器给中国大陆。所以中国大陆和那些企业之间,第一双方发生的经济利益是很有限的,所以你制裁它,第一你制裁那些企业,这些企业受到的实际损害有多少,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制裁了这些企业,只是企业本身受到损害,如果有损害,是是企业本身首先损害,对美国整体不会有大的损害。包括全面中断中美之间的军事交流合作,两年前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也不现实,因为中美远远超越于美台军售矛盾之上的双方互相依存,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所以现在,其实打虎要打三寸,有的放矢的,抓住美国的某些对中国的需求,并在不影响全局,不打死它的情况下,在某些点上打集中的,各个击破。这是以前毛泽东的战略,使它打痛。但是在其他场合,还是继续维持中美合作的关系,因为这两个国家,大的格局还在调试,美国是一个已经存在的超级大国,中国是正在起来的一个超级大国。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可以想象的,比较可以操作或考虑的其实就是针对美国对中国在国际层面上的需求,中国在某些地方可以适当地减少和美国的合作。

比如说非常明显的,最近的朝核问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无法再展开了,最近朝鲜方面提出要签和平协议,它愿意返回六方会谈,我觉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这一定跟中国的斡旋有关。它希望能够在六方会谈的框架下,先谈和平机制,然后再谈弃核问题。

现在美国马上反对,美国马上说不行,你现在要先谈弃核,然后可以谈和平机制。其实我认为过去几年,朝核问题之所以这么步履维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当然由于在北朝鲜方面的问题所在,但另一方面也跟美国对北朝鲜的强硬无可替代的作用有关系。

因为美国始终对朝鲜非常,它没有照顾到它的安全的忧虑,安全的关切,在这方面,中国要不要跟着美国走,我认为这是中国需要思考的。以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从朝鲜安全的关切上来说,它要求掀起的和平机制问题,无可非议。在中国,如何在这个问题上说服美国,不是跟着美国走。包括在这个问题上,不随美国起舞,我就不跟美国合作。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中国可以做到有利,到达制高点,同时也维护中国自己自身的利益,这个自身利益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朝核问题本身,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的支持力,另一方面也是杀鸡给牛看,同时告诉美国,我还有另外的一些核心战略利益。如此等等,我认为在国际层面上,大家可以有些思索。

姜声扬:在国际层面上,中美双方还可以有很多合作的地方,我们先去一下广告,回头我们再继续回到两岸关系,对台售武的核心纠结究竟是什么?稍候再请邱先生为我们揭晓。各位观众,我们休息片刻,回头继续《时事开讲》。

姜声扬:我们继续《时事开讲》,美国对台军售是美国干涉台海事务的有利王牌,已经由来已久了,那背后的核心纠结究竟是什么?我们看看网民的流言,网民55.6%认为是美国军火商的利益,认为是国共历史遗留包袱的11.7%,两岸无法理性处理自身关系的占25%,政客玩弄民粹7.8%。邱先生,您对这个民意的调查怎么看?

两岸理性关系:解决美台军售之本

邱震海:我认为这里面有两个层次要分开,一个是战术,一个是战略,当然网民说是军火商的利益,我认为是道理的,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技术层面,也是一个战术层面上的问题,不是战略层面上的问题。

因为首先,什么叫战略问题?战略问题本身是美国有在东亚的具体战略,希望中国是一个分裂、分置的中国,但是又不希望中国两岸发生战争。尤其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如果两岸维持分置、分裂的状况,是最大程度符合美国,这是一个战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马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