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浩:对。
石齐平:可是如果是长期一个动态的情况之下,光是用这个方式,可能是。
郑浩:有局限。
石齐平:对,比方说,你现在用一种模糊化,这个“九二共识”的方式,短期里面没有问题的,可是长期里面碰到这个主权的问题,怎么办呢?我更加强调一遍,就说你马英九今天执政了,我们相信马英九不会像陈水扁一样搞去中国化。但是我必须说,我不敢保证,马英九不会逐渐的走向离中国化。
郑浩:离中国化。
石齐平:去中国化,是有意的我要割舍,离中国化,我是若即若离,所以这个长期里面这种趋势是存在的,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说,动态跟静态不一样,静态只要用战术性的问题,就可以。动态就必须要有一些战略性的一种新的架构跟思维。
郑浩:对。
石齐平:那么这个新的架构跟思维,究竟怎么去寻找,我觉得要摸索要探索,那么这边我再举一个例子或者给大家做一点的参考,举一个例子来讲,就说《联合报》在前面几天,有一篇社评,这篇社评,他就针对长期两岸之间,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战略之架构,提出了一个我觉得很有启发性的构想跟概念,他把它叫做什么呢?叫做“孙中山架构”,什么叫“孙中山架构”呢?头一点我们都知道,两岸之间,现在能够找到一些有“交集”的地方已经不多了,孙中山是其中一个,是不是?大家都对于孙中山有一个共同的认知,跟共同的一种接受。
你比方说2005年的时候,胡锦涛跟连战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就提到孙中山,他说“孙中山先生就说我们中国国产党人,对于孙中山先生,从来孙中山就坚定的什么?(知识者),合作者还有什么这个继承者,说明这个孙中山还是两岸之间共同的一个交集。
那么第二我们呢,我们都注意到,国民党的要员,只要是他很慎重其事的,第一次到大陆上去一定到中山陵去的。
郑浩:对。
石齐平:一定到南京中山陵要去谒陵的,谒陵前面有一个大的碑,上面写着“中国国民党葬孙总理于此”那个气魄相当大,那么这次我听说,吴伯雄上了292个台阶,那个旁边的服务员,把这个392写成了一个文章,3就是三民主义,9就是九州方圆,两就是两党合作,这里面很追求,三民主义我们大家都很清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就是“民族、民权、民生”。
我特别要把它提出来,民族你可以看到两岸今天通通走到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来了嘛,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不就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嘛,至于说民生,台湾在战后很顺利的自然的走到了市场经济,所以台湾后来的经济发展,表现的还不错。那么中国大陆在1978年之后,邓小平改革开放了,也走上市场经济了,也开始重视民生问题了,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强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记得我在台湾读中学的时候,读到三民主义的时候,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刻的,是孙中山讲到他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民生主义即是社会主义,又是强调尊重市场机能的,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就是殊途又同归了嘛。最后(载了一个民权),民权现在双方面可能还有不同的一种路。坦白说,我要走所谓的西方式的民主政治,那中国大陆,他说我要走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改革,也不是没有可取的地方,你比方说像这次赈灾,大家都注意到了,这是中国体制下的,人本主义嘛,中国体制执政为民,在这次赈灾里面可以表现的出来了,所以比如说中国的民族政治改革,从这条路来讲,他一直在走一条自己的路嘛,“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民本主义”。
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说,你将来孙中山的民权,民族,民生这三个东西,民族主义现在已经高度融合在一起了,两岸同时抓民族,这就叫“求同”,“同”已经求了。我们中国还有一句话叫求同存异,那我觉得这个“存”字,稍微还消极点,“求同去异”,把这个异把它划掉,叫“求同化异”,也就是把民生跟民权中有关的奇异,我们是不是在一个,两岸共同追求的一个所谓孙中山的架构之下,殊途同归。
郑浩:对。
石齐平:那么通过这样一个方式,就有一个远景了,就有一个战略架构的远景了出来了,那么我刚才前面所讲的这个或者那个的一些这种,什么考验了,或者这个,或者那个的一些变速,也就可以逐步的给它化解了,从此我们可以看到两岸关系,不仅在静态里面,能够取得一种暂时的均衡,而且在长期的动态里面,也有一个可以值得期待的一个,更光明的和平统一的远景,可以期待,这就是我今天在这边借着这个,正好是两岸这个风起云涌啊,出现很多、很多目不暇的一些新的动作,包括今天我们刚才前面讲的,陈云林跟王毅的新的人士发布,下个礼拜,两会之间共同的这个再度的复会,我们在这个机会,借着这个机会呢,就把当前跟未来的两岸关系,大形势做这样一个分析。
郑浩:对,那么两岸在前一段时间,进行了积极的一个互动,那么到了6月11号,又是一个互动的一个复会,又是一个新的观察点,新的起点,所以我们会有一个密切的关注。好,时间差了,感谢石齐平先生的分析。好,感谢您再次的收看,今天的《时事开讲》节目,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作者:
时事开讲
编辑:
王平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