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中国证券报:不在泡沫中疯狂 就在泡沫中崩溃
2007年08月27日 09:34中国青年报投票数: 顶一下  【
相关标签

然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金融史上最严重的危机就发生在那个夏天之后。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纽约股市暴跌,指数如同瀑布般飞流直下,据说当天就有11名华尔街知名投资人自杀身亡。此后,“黑色星期一”和“黑色星期二”接踵而来。这场史无前例的股市大暴跌从1929年延续到1932年,并成为美国整个30年代大萧条的导火索。从1929年最高的381点到1932年7月的最低点41点,道琼斯股票指数下跌了89%,到1933年7月,美国股票市场上的股票价值只相当于1929年9月的1/6。数百万投资者的财富被“戮杀”,美国经济陷入长期萧条。

素描金融危机史

可以说,是一个个迅速吹大、然后又突然破灭的大“泡沫”,串起了一部鲜活的金融史。

1636年的荷兰,郁金香的价格甚至超过了宝石,几乎所有人都参与到针对这种球茎类花卉接近疯狂的投机中。1719年,英国南海公司股票从129英镑狂飙到1000英镑以上,半年涨幅高达700%,一年后股价一落千丈。

与此同时,1720年著名的“金融骗子”约翰·劳,正在法国导演“密西西比泡沫”骗局。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当时是法属殖民地,约翰·劳组建的公司先后取得了密西西比河、俄亥俄河和密苏里河流域的专利开发权,之后又获得烟草专卖权、东印度公司与非洲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在这个美丽的故事诱惑下,他的公司开始在法国发行股票圈钱,人们通宵达旦地排队购股,股价最高时达18000利弗尔,可一年后跌到500利弗尔!

有人这样记录南海泡沫事件:“政治家们忘记了政见;律师们忘记了本行;批发商们忘记了生意;医生忘记了病人;店主忘记了自己的商店,一贯讲信用的债务人忘记了债权人;牧师忘记了布道;甚至女人们也忘记了自尊和虚荣!”

而在“密西西比泡沫”事件中,约翰·劳曾经一度成为法国政府“特聘的专家”,一手主管政府财政和皇家银行的货币发行,另一手控制法国海外贸易与殖民地发展。在他背后,政府为了缓解财政亏空,大量发行纸币,制造虚假经济繁荣,最终引发了剧烈通货膨胀。约翰·劳的“密西西比开发计划”成为泡影,股票变成废纸,法国金融体系因此崩溃。后来,约翰·劳逃离法国,1729年在威尼斯于贫病交加中死去。

作者: 王磊   编辑: 李新爱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