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温总理接触互联网引起热议 网络民意走向新起点
2007年01月25日 14:22投票数: 顶一下  【

 

2004年的“两会”期间,中国最主要的新闻网站,新华网和人民网都在利用互联网促进民主,下情上达。它们进行的“两会”热点调查,数万人参加网上投票,腐败成为网民最关心的话题。对当时新近发生的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等群众关切的问题,这些主流网站也开辟“焦点网谈”,邀请老百姓讨论。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意见和看法,在网上常常引起网友的争论。对此,成思危说,“这是网友的自由,也是民主的体现。”

46岁的周洪宇是中国第一位开设议政型个人网站的全国人大代表。去年“两会”,周洪宇准备了21份议案或建议案,其中至少一半来自网民,比如建议设立《反歧视法》和《国家统一法》,改“计划生育”为“科学生育”等。

在2003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在广州对一位参与防治非典的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同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对学生说,“我看到同学们在网上写的一些话,我挺感动。大家对政府的信心越来越强了。”

期待网络民意的春天

人们注意到,每当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后,已经逐渐习惯“网络话语权”的中国网民总是能在第一时间迅速地在网上展开讨论。讨论的激烈程度有时候不亚于真正的辩论会。而且,在这种常常远离了功利的纯观点辩论中,人们正看到越来越多的理性思辨。

一位网友说:“网络生存依靠的是你讲的道理,而不是听你的级别,你的学术身份。这就是平等,网络面前人人平等。”

这种网上参政热潮甚至在中国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也得到了政府的积极回应。今年第8期《瞭望东方周刊》报道说,由西安网民发起的“市政府执政10大教训”评选活动,不但参与人数突破了10000,而且得到了政府一把手的高度重视。

报道说,“十大教训”中所涉及的有关单位均向网站或市政府递交了详尽的整改意见,“第一次向网民汇报情况”。

但是很多网民也抱怨说,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绝大多数不会引起官方的注意,官员们对网络的态度还存在很大的偏见。很多地方政府和部门虽然也建立了网站,但经常是好几个月都没有人维护。一位网友在新华网发表评论说,网民们的参政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单向的行为”。

而当网络拓宽了民主渠道的同时,人们也进一步思索,这个建立在新技术基础上的“虚拟的广场议政”,怎样才能更真实地反映民众理性的呼声,而减少非理性的噪音。

 

   编辑: 霍吉和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