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战事焦点转向滚龙坡。将山炮推进到300米处抵近摧毁堡垒这一招,发挥了显著效果,将滚龙坡日军逐渐压迫在了乙高地大堡垒后。现居台湾的黄埔第18期生王荣年先生,曾是当日指挥大炮“拼刺刀”的指挥官,当时为第71军山炮营第2连观测员。据他回忆:
7月31日,军长何绍周命令由该连组成一支“单炮敢死队”,利用夜色从竹子坡潜入滚龙坡西南日军阵地前,以近距离直接瞄准摧毁其工事,协同步兵攻击。
敢死队组成后,由王荣年带队。黄昏薄暮,军长何绍周亲临敢死队,说:“你们必须完成任务,这是整个战斗的关键,能打下滚龙坡,就可攻下松山,就可打通滇缅公路,就可获得美援,就可获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你们一定要勇往直前,不要瞻前顾后。说明白一点,我已为你们的后事作了妥善的安排,请你们一定放心!”
敢死队由10名炮手组成,携带75毫米山炮1门、炮弹30发,将火炮分解为6个组件,分别由8匹骡子驮运。入夜时出发,敢死队一行沿山坡溜下拉孟川,众人衔枚疾行,却因无路可循,又不能使用照明器材,只得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爬坡时,有1匹驮骡失足滚落崖下。因为驮骡载着一个山炮组件,丢了它山炮就成了废物,王荣年忧心如焚。队员们又滑下山崖搜寻,终于找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搬上山梁。
拂晓之前,敢死队距目标已不远。这时山头上大雾弥漫,大家只能摸索前进,估摸着已到达目标区,就趁晨雾掩护,将火炮卸下进行组合。这时天已微明,大雾略散,王荣年这才惊愕地发现,日军主碉堡就在眼前,感觉就是100米左右。众人都出了一身冷汗,如果不是大雾掩护,刚才肯定会被日军发现,可能早就被其机枪火力消灭了。王荣年赶紧命令瞄准手确认目标,炮手装好药包,将信管装好,完成射击准备。而后对准日军主碉堡之射击口,快速连续发射,不到十分钟,就把30发炮弹打光了。王荣年看到,炮弹几乎全打在了碉堡射孔周边,有的还钻进了碉堡里爆炸,一时间土块木头汽油桶齐飞,硝烟冲天,日军全无反击能力。
从下午3时开始,各个阵地都处于激战之中。日军在滚龙坡虽然布置有两门105毫米榴弹炮,但地下交通壕里储备的500发炮弹早已被我炮火摧毁,已成了没用的摆设,毫无还手之力。据日军上等兵森本谢回忆,他是25日随安河内正幸少尉的军旗护卫小队从里山阵地赶来增援本道阵地的,到这天,这支担任预备队的军旗护卫小队只剩下9个人,远征军利用隐蔽地形不断逼近阵地,投出手榴弹,在大声呼喊中一次次攻入阵地。
一个营仅剩下十余名士兵
8月7日:半天就付出惨重代价
所谓松山主峰,在第8军的作战指挥地图上,分别是指子、丑、寅、卯及辰、巳、午、未这两组8个山头,当地人谓之大、小松山。其中,子、丑、寅、卯被日军称为关山阵地、音部山阵地,辰、巳、午、未为里山阵地、战斗司令部阵地,前者海拔比后者平均高出约40米,中间隔着一个马鞍形的洼地。我军欲爆破子高地,所选定的坑道入口在其北偏东位置,为分散子高地日军注意力,牵制性攻击就必须指向其南部的这些阵地。
对上述阵地的攻击出发位置,为我军已占据的阴登山顶东、南、西三面,海拔大致等高,相距不过数百米。
7日天气转劣,从清晨起即雨雾弥漫,至中午12时才放晴。我炮兵随即开始炮击,至下午1时,中央队步兵发起攻击。
经历此战幸存下来的第246团第3营(该营与敌鏖战达3小时之久)老兵高有旺,多年以后的记忆中还存留着令他终生刻骨铭心的一幕。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