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远上了卡车,回头一看,李仙洲还在那儿行着礼,于是下车对李仙洲说,老人家你就不要送了。但李仙洲固执地表示,他要行着军礼把杨光远送离视线,什么时候看不见车了,他才把手放下。
“我当时才50岁,他90岁,就在那儿一直给敬礼,可见他感动到什么程度。”
而此前军博陈列修改计划,也曾邀请了黄维、郑洞国、侯镜如等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提意见。他们中有人说,这是共产党的英明决策,是对历史负责,对祖国的统一将有很大的贡献。
充分准备之后,杨光远只花了180万、用时三四个月拍完了电影。
杨光远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个镜头:国军经过苦战,把战旗插在了城墙上,背景音乐响起,用的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700具堆起的尸体与残破的城墙一起形成一道“血肉长城”,夕阳西下,没有胜利的欢呼,只有牺牲的惨烈,象征了中国人的保家卫国的不屈精神。
带毛主席语录参加审片会
上世纪80年代,抗战正面战场的研究还是处女地。样板戏中,阿庆嫂这样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蒋和汪在一个层面,普通老百姓对抗战正面战场所知甚少。“研究的人也少,出版物也少,主要是政治考虑。”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宪文教授说。有知情人称,新华社报道军博调整抗日战争的消息发布后,军博还受到了批评。
杨光远不得不有所准备,片子剪得比正常的故事片要长得几分钟,就是为了应付删剪。有人说,“你也应该表现表现共产党啊”,后来杨光远也加了一段,李宗仁与白崇禧的一段谈话,说周恩来昨天派张云逸来……虽然没有画面,但总算挤进去点红色。
参加审片会时,杨光远担心片子被“毙掉”,“是带着毛主席语录去参加审片会的。因为台儿庄大战后毛主席曾说过:‘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杨光远说他当时心想,要是哪位领导表示有意见,他就拿语录给他看。“没想到没用上。”杨光远乐呵呵地说,“真想不到,这个片子通过非常顺利,一点都没有删。”
在电影局的审片会上,统战部、中宣部、文化部、电影局等各部门的领导都去了。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