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中国将商业卫星、财团卫星和通信卫星,包括卫星电视、因特网和电话用于区域和国际通讯。随着相关科技的发展,中国最近开始通过向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出口通信卫星和基础设施进入国际市场。2008年4月,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中继通信卫星--天链一号。
●小卫星:自2000年以来,中国已发射了一些小型卫星,包括海洋学研究、图像和环境研究卫星。中国还建立了小型卫星设计和生产设施,并正在开发重量不到100公斤的微型卫星,用于遥感、网络图像和雷达卫星。一旦新闻报导发生中断,这些发展能够帮助中国卫星力量实现快速重构或扩充。不过北京在发展小型快速反应的空间运载火箭方面似乎停滞不前。
●反卫星武器:2007年1月,中国成功地进行了利用导弹打下中国气象卫星的测试,验证了直接攻击型反卫星导弹在近地轨道有能力攻击卫星。在危机或冲突爆发时,直接攻击型反卫星系统将作为解放军多层空间作战划的组成部分,用来限制或阻止潜在对手利用空间资源发动攻击。
中国的核武器库一直为北京提供固有的反卫星能力。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从乌克兰获得的超高频(UHF)波段卫星通信干扰发射机配合其国产系统,使中国有能力干扰普通卫星通信波段和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除了直接攻击型反卫星武器(参见以上部分),中国正在为反卫星计划研制其他高科技和概念武器,比如动能和定向能激光、高功率微波和离子束等。中国还以发展载人飞船和登月计划为由,积极发展卫星跟踪和识别能力—一这是实施有效而严格的反太空战的先决条件。
●信息战。中国一些军事思想家们已经写了很多关于信息战的文章。例如2006年11月《解放军报》评论概要:“[该]机构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中比敌人占有的优势突出表现为,我们是否有能力利用各种手段获取信息,并确保有效的信息流通;我们是否能够充分利用渗透性、共享产权和信息连接,实现材料、能源和信息的有机组合,以形成联合战斗力;[并且,]我们是否有能力实施有效的手段,削弱敌方的信息优势和降低敌人信息设备的运作效率。”
中国解放军正投资于电子对策、电子攻击防御(如:电子和红外假目标、角形反射器、假目标发生器),和计算机网络军事行动(CNO)。中国的CNO概念包括计算机网路攻击、计算机网络开发(CNE),和计算机网络防御(CND)。中国解放军已经建立了信息战部队,研究利用网络病毒来攻击敌方计算机系统,发展策略方法保护友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2005年,中国解放军开始把CNO纳入军事活动。
战略投射能力—现代化超越台海
中国持续投资发展军事项目,旨在提高更大范围的国家战略投射能力。中国军力现在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正在改变的东亚军力平衡,并使解放军有能力在远远超越台海的亚太地区遂行军事行动。鉴于缺少除台湾地区外的来自其他国家的直接威胁,中国当前和未来军事力量将如何使用仍然很不确定。不过这些能力将使北京在利用外交手段之外,增加军事胁迫手段来推进利益,或解决问题争端。
中国解放军一些分析家们认为,台湾在扩大中国海上“防御型”边界和提高影响海上通信线路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例如:中国解放军军事学院文章《战略学》(2000)中这样写到:“如果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不只我们的自然防御系统会失去其深度,打开了通往外部势力范围的大门,而且会有大面积的领海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落入他人之手...对我国开放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对外贸易和运输航线,将受到分裂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监视和威胁,并且中国将永远被锁在西太平洋的第一岛链中。”
如果地区动荡,则与保护在中亚的力量投入和通信路线的相关要求也会为军事投入或介入提供机会。关于东海的所有权问题与日本的争议以及与一些东南亚声称者就中国南海的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的部分或全部岛屿的归属问题的争议使这些地区的关系重新变得紧张。朝鲜半岛不稳定同样可以引发地区危机。
中国与日本围绕东海边界划线,以及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围绕南海的主权争议,可能导致这一地区的紧张。不稳定的朝鲜半岛同样可能引发区域性危机。此外,中国为了保证陆上能源通道安全,也需要关注中亚地区地区安全动态。而对对中国购买武器的分析也显示,中国建设自身军事力量的目光正在超越台湾问题。如中国在不同地点部署装备有常规战区导弹的新导弹部队,可以用于应对很多非涉台“突发”事件,而空中预警和控制系统(AEW&C)以及空中加油的引进,则将允解放军的空中作战范围扩大到中国南海和更远的领域。
作者:
杜长军
编辑:
张学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