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军事 > 防务观察 > 正文 |
|
就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日本媒体,以及一些日本政界、学界人士,还时不时地拿中国军费说事儿,批评中国存在“隐性军费”,不免让人费解。
进一步研究这些批评,就会发现更多的牵强附会之处。
某些日本媒体对中国军费的指责之一,就是质疑中国军费中不体现武器装备的研制费用,因此表面上的军费是“缩水”的。
可问题在于,各国军工产品的科研和订货体制不同,如何定义“体现”与“缩水”呢?
日本武器装备倒是有一个名义上的研制费用。但如果细究起来,日本军用装备研究部门,很多时候也是受民用产品利润补贴的。如果没有民品部门的补贴,这些武器装备的研制费用不知又要高出多少。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日本武器装备的研制费,也是“缩水”的。
中国以十大军工集团为代表的军工企业,主业是军工产品,而日本则不同。类似三菱重工、川崎重工这样的军工企业,对军品的依存程度很低,基本在15%以下;像三菱电机、东芝、NEC这样的企业,对军品的依存程度甚至低于5%,但它们却都是日本前几位的军工企业。
日本的新装备,除了一部分由防卫厅下属科研机构研制外,大部分由防卫厅与这些企业联合研制。企业通常要提供技术力量和硬件设施,这实质上是由企业的民品部门维持的。
比如,三菱重工的航天部门,生产了自卫队主要的导弹装备。但防卫厅每年购买的导弹数量有限,反而是JAX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每年从三菱重工订货颇多。仅H-IIA火箭,JAXA每年就有3至4次发射,而每次发射,几乎都能够为三菱重工的航天部门带来近百亿日元的收入。只要JAXA存在,三菱重工的航天部门就不会破产,就能够维持一批技术人员和基本的科研设施。而如果单靠防卫厅订货,要么三菱重工的航天部门亏损倒闭,要么日本的导弹价格就得再翻好几番。
这种民品订货补贴军品价格的情况,其实就是国家对防务费的一种补贴,只不过形式比较隐蔽而已。在日本,军工产品特别是主要武器装备的市场竞争很弱,80%以上是靠政府“指定采购”,亦即由政府指定某一企业来生产某种装备。之所以要采取这种计划体制,某种意义上也是因为装备的现行价格并不反映其真实成本。
如果按照日本媒体计算中国“隐性军费”的方法来计算日本的情况,那不知又得增加多少“隐性军费”来。
其实,各国对军费的算法互有差异,同样用作军事用途,有些钱算军费,有些钱不算军费,都很正常。美国人把核武器研发费用都算在能源部名下,世界各国也没多说什么。
作者:
刘华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