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以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为目标 牵引军队转型
2010年04月05日 10:26解放军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四、把综合集成作为体系建设的基本方法

钱学森院士曾经指出:“综合集成是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现代军队是由众多的分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方法就是综合集成。

军队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初期,由于体制资金技术条件限制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制约等,烟囱式的发展阶段,似乎有着历史必然性。美军截至上世纪90年代前期,已经拥有250个财务信息系统,300多个物资管理信息系统,680多个情报系统,以及数以千计的指挥控制系统,200多万台计算机和1万多个局域网。随着时代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烟囱”的大量存在,造成了体系条块分割,要素重复建设,系统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严重制约了体系作战能力的形成和发挥。在新军事变革中,美军提出建设“系统的系统”,也就是按照综合集成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推开了体系建设。

从理论上讲,“后发国家”和“后发军队”有前辙之鉴,应该避开“烟囱式”发展阶段,但从实际情况看,避开是困难的,只能使这一发展阶段缩短。“烟囱式”发展阶段,也是信息化的文化培育阶段。假定一个农业社会的人,突然走进信息社会,他会感到事事不可思议。因此,当反思我军信息化建设走过的路程时,应当更多地看到积极的方面。

用综合集成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军事体系建设,重要的是把信息链作为整个军事体系的融合剂,整合平台和系统,构成无缝隙链接的信息化军事体系。这里需要解决好四个问题:

一是综合集成的首要工程是标准化。没有标准化,即不会有现代化,也不会有信息化。标准不统一,即使各个系统能够实现物理链接,也不能互联、互通、互操作,众多的“烟囱”难以拆除。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科学专家李国杰,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说:我们进行信息化的时候,可以回头看一看西方国家电气化的过程。当年,伦敦市的电线密密麻麻,每一条电线归一个公司管。没有统一的电压,也没有统一的频率,互不联通。后来政府介入,从统一“标准”开始,逐步建成一体化的电力系统。所以说,信息化首先是标准化。

二是综合集成的关键工程是蓝图设计。信息化需要发挥“两个积极性”,即部队官兵的积极性和统帅部的积极性。这就需要统一领导,统一设计,分工去做。避免各行其是。通过采用统一的路线图,按照从体系、系统到要素,再从要素、系统到体系的顺序发展,提高效益,减小阻力,防止出现推倒“旧烟囱”,盖起“新烟囱”的情况。

三是综合集成的核心工程是指挥控制系统。指控体系是信息化战场的神经中枢,区分和协调作战力量使用,影响军事决策和军事行动的及时性。如果指挥系统硬件接口不统一、软件不兼容、功能不衔接等问题,就会影响指控体系的集成度和指控效益。所以,突出抓好指控系统由分散独立向综合集成转变,加速以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的指挥手段一体化建设,实现指挥手段的质变、指挥效能的跃升;突出抓好从分散建设向系统配套建设转变,把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监视、侦察、预警、打击、计算机等分系统,作为一个体系来统筹,实现信息资源的融合共享;突出抓好从偏重常驻地区指挥手段建设向野战化指挥手段建设转变,形成野战与固定结合、有线与无线互联、远中近互通、声音图像数据并用、指挥命令实时下达的一体化指挥体系。

四是综合集成的难点工程是打破利益闭垒。综合集成不单纯是技术的集成,还关联到结构的调整、系统的集成。打破利益闭垒,就是调整和优化结构,变局部利益为整体利益,避免“各打各的算盘”、“相互伸腿”的状况,真正实现建、战、训、管、保的体系集成。

军队信息化建设与建设信息化军队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在原有机械化军队的体系结构内,嵌入信息技术的过程,这只能在战术上提高军事效益;后者则是在新的作战思想指引下,借助信息融合,改变原有的组织结构,这可以从战略上提升效益。改变组织结构,实际上就是对军事体制的改革。信息系统建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才可能最终建成信息化军队,形成最大化的体系作战能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唐毓瑨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