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里中国战机雷达视距从10公里跃升至100公里
2008年11月11日 08:11解放军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苏-30] [歼10] [歼11]

珠海航展亮相的国产主力战机

●“有了这宝贝,千里之外的战机‘健康’状态一清二楚” 

初秋时节,塞外空军某航空兵师实施多机种对抗演练。 

“有了这宝贝,千里之外的战机‘健康’状态一清二楚!”质控室里,该师“夏北浩机务大队”大队长陈叔伟手持着PMA(便携式维修支持系统)对记者说。 

上世纪60年代初,这个师的机械师夏北浩在维护二代战机时探索总结出的飞机维护经验被称为“夏北浩检查法”,在一代代机务官兵中口口相传。 

如今,第三代战机落户大江南北,“夏北浩”的传人们发现传统的耳听、手摸、眼看等检查手段已远远不能适应新装备的需求。着眼未来战场,空军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维修保障模式。 

机场奔涌信息流,战鹰保障“大提速”。记者从空军装备部门获悉,空军如今初步建成了联通空军、军区空军、航空兵师装备部、航空兵团机务大队以及维修保障一线的装备保障网络系统,年内所有装备三代战机的部队将实现维修信息化,航空兵部队的装备维修保障正跨向“数字时代”。 

在该师保障现场,记者看到,PMA被配备到每架战机维修机组,实时收集维修一线的数据信息。窗明几净的质量控制室里,10余台计算机一字排开,身穿白大褂的机务人员正紧张地对采集到的战机信息进行分析。 

他们给每架飞机都建立了详细的“电子履历本”,一旦战机某部位的健康指数超出了允许变化范围,机务人员就能很快判断出战鹰的“病因”,第一时间把故障隐患消除在地面。大队长陈叔伟对记者说:“凭借先进的故障分析预测系统,我们已经把100多起某型系统发动机故障消除在地面,避免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信息化手段成倍提高了空军装备保障效益。据空军装备部魏钢部长介绍,截至9月底,机务部门今年已安全保障飞行数十万小时,飞机完好率比去年同期提高5.4%,保障空军部队圆满完成战备训练和抗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奥运安保等重大任务。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