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折翅 英雄无悔:成都军区陆航团获荣誉称号
2008年06月16日 08:06解放军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直升机] [陆航]

雄鹰折翅,英雄无悔

“734!734!……”5月31日15时后,汶川上空急切地传出这样的呼叫。

“不要动,看下航向!”几分钟前,陆航团的塔台上听到这个声音后,“734”机组的通信信号就消失了。

留下这最后声音的,是51岁的机长、羌族特级飞行员邱光华。

在陆航团,谁也不相信邱光华机组会发生意外。

团长余志荣更不愿相信这个现实。邱光华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有着5800小时的飞行经历。仅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就飞行63架次,飞遍了所有重灾区。他和机组人员一起,运送救灾物资25.8吨,运送救援人员87人,转移受灾群众234人。

他对米-171直升机比对自己的身体还熟悉,当年正是他把这批直升机接回国的。

陆航团的官兵记得,1999年10月,是邱光华冒着细雨把遇险台胞接出贵州山区,在没有航线的高原上开辟一条新航线;

陆航团的官兵记得,2000年的一次军事演习中,是邱光华机组以高难度的战术动作震惊全场……

邱光华的家乡就在受灾最重地区之一的茂县,他只有11个月就达到停飞年龄了,团里最初并没有把他列在参战名单上,可他说:“这一带地形复杂,我经验比较丰富,应该到最前线去,而且我还能多带带年轻同志,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团领导犟不过他,只好批准他参加。他6次飞过家乡上空。一次抢运伤员时,机降点距他家不足800米,在等待升空的间隙,他仍然没有回家。只是嘱咐弟弟照顾好年过八旬的双亲,就又驾机升空了。

他们创造了无数的奇迹,这一次,奇迹没有发生。雄鹰一样的5位勇士,永远汇入了川西北的青山之中。

他们是多么优秀的机组啊!空勤机械师王怀远,有着3010小时飞行经历的歼击机飞行员,担任过直升机修理厂厂长,多次参加机务教材的编审。每次从灾区返回,他都带回一大把写着电话号码的小纸条,帮灾区群众报平安。而他自己只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

28岁的助理空勤机械师陈林,是同批技术人员中第一个从地面机械师提为空勤机械师的。当天上午11时,年轻的妻子刚带着1岁的女儿来看他。不料,这一面竟成永诀。

1980年出生的副驾驶李月刚刚领了结婚证。他今年有三件大事:研究生答辩、晋升二级飞行员、举行婚礼。但由于参加抗击冰雪、赴高原集训、抗震救灾,三件大事都没能落实。

23岁的二级士官张鹏,刚被列为党员发展对象,在陆航团交纳“特殊党费”的队伍中,只有他一个普通士兵。他曾认真地对战友说:“灾后想收养一个孤儿”。灾难,使“80后”青年迅速地成熟起来。他说:“请党组织在救灾的战场上考验我。”

陆航团荣誉室里,在“冰峰忠魂”板块中张贴着7位长眠在西藏边关烈士的照片。如今,又贴上了5位烈士的照片。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