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民于水火,冒险是值得的
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壮举今天已经众所周知,但5月20日,副团长姜广伟接到飞唐家山的任务时,还以为“堰塞湖”只是一个地名。“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他说。
9时50分,他到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受任务。水利组副组长向地平双眼噙着泪,紧紧抓住他的手说:“最近几天,指挥部已派出多架直升机飞赴唐家山堰塞湖坝顶,但因为天气等原因,均未成功。再等下去,将危及绵阳上百万群众的生命安全!”
一句话,让姜广伟意识到任务的艰巨。
领受任务20分钟,他就升空了。他没想到,这次飞行后来被网民称为“一部真实的惊险大片”。
直升机在山谷穿行,绕过5道高压线,穿过许多个两侧直线距离不到200米的峡谷。
唐家山堰塞湖坝顶,到处是巨大的土丘和岩石,直升机根本无法降落,只能在山体形成的“堤坝”上空盘旋。“直到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为啥一直没有直升机能够把专家送达唐家山堰塞湖坝顶。”姜广伟这样对记者说。
他作出了数十次努力,几次险些撞上巨大的岩石。最后,终于在副驾驶邓洪广、机械师王怀远和领航员梁凯的配合下,把直升机的右舱门抵在一个塌方的小土堆上,让11名专家逐一跳下。
10时50分,第一批水利、地质、水工等专家顺利抵达唐家山堰塞湖坝顶,火速投入排险方案研究。这一天,他在这条“死亡航线”上飞行了6个架次。
正是因为他们的成功突进,才有了21日出炉的《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实施方案》。堰塞湖排险展开后,姜广伟又带着机组数十次冒险运送数十吨雷管、炸药、炮弹等平时严禁运载的危险品到坝顶。
水利部领导称姜广伟机组悬停唐家山堰塞湖坝顶,为决胜唐家山立了第一功:“唐家山会记住你们这个机组!”
“救人民于水火,冒点险是必要的,但越是冒险越要讲科学。”副参谋长周绍忠说。每一次飞行,无论时间多紧,他们都严格按规定清点工具设备、填写飞行文件,装载每一件物资都要固定,运送炮弹、炸药,每一件相互隔离……
1997年以来,团队连续11年被评为全军“甲类战斗团”和“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连续17年无飞行等级事故。正是平时严格要求过得硬,才能够任务面前不讲价钱,危急关头胆大心细。
相关新闻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