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旁家属院的宇文华老人表示,昨日下午16时许,米粮库胡同内开进多辆车,其中有两辆面包车装满鲜花,还有松柏,另外一辆车装满黑布、白布等。“来了很多警察,还有当兵的,今晚要连夜做花圈布置灵堂”。
这个大院居于米粮胡同中间,左边是卓琳老人居所,右边是作为警卫的第七中队。大院中有电工、厨师、清洁员、司机等,负责照顾邓小平家人的生活。宇文老人称,她的女婿便是卓琳的司机。据她了解,今年春节后,卓琳老人病重,遂入院治疗。前几日,卓琳老人随家人回到米粮库胡同的家中,度过最后时光。
本报记者 刘泽宁 实习生 李莎莎
- 人物
卓琳,小平半个世纪的“拐杖”
“她始终都认为邓小平是对的,包括在‘文革’时,邓小平被打倒。”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副主任刘金田因工作关系,与邓家多有接触。他眼中的卓琳,对丈夫坚定支持,对亲友和蔼可亲,对孩子们严格要求。
青年 云南读北大第一人
卓琳出身名门,本名浦琼英,云南宣威人。父亲是名实业家,经营著名的宣威火腿,曾是追随孙中山革命的北伐军少将。
刘金田介绍,卓琳是云南省第一个考上北大的学生,另外她还是云南省百米跑运动员。在北平,她一边学习,一边参加抗日救亡进步活动。七七事变后,她同两个姐姐来到延安,并在这里结识了邓小平。
“他从前方回来,经常到公安部里来玩,有时我们也到他们驻地去玩。他大概那个时候对我有意了,但我不知道,他就找跟我一块到延安的女朋友跟我谈,说他想跟我结婚……后来,他两次主动找上门。听他讲完有关情况和理想后,觉得他也是个知识分子。我想,反正早晚都得结婚……”多年后,卓琳平实而又深情的回忆,记述了战争岁月那段浪漫的爱情。
婚后 跟着小平起起落落
结婚以后,卓琳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据刘金田介绍,自邓小平到中央以后,卓琳一直在小平办公室当秘书,但她从不参与其他事,只管收文件、发文件这类的事情。
“文革”开始后不久,邓小平被打倒,他和卓琳都被软禁起来。在经过无休止的批斗之后,她被惩罚打扫卫生。“卓琳和邓小平一直到最后去世,都是相互依靠,都是非常好的。”刘金田说。
晚年 借钱向震区捐款
卓琳的晚年生活,最多的是听戏,还喜欢听评书。她曾请人帮忙找了很多诸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评书的录音带,没事的时候就听上几段。
卓琳老人的最后一次公开报道,是在去年汶川大地震时:中国红十字会证实,5月13日和5月14日,卓琳的家人连续两天匿名捐款后,5月15日,卓琳老人又拿出自己积蓄多年、不足10万元的工资,准备全部捐出。老人还特地向家人筹措了部分资金,凑足10万元的整数,而所借部分将从她日后的工资里扣除。
本报记者 徐春柳
作者:
徐春柳
编辑:
霍吉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