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伴小平到江西勇当“煮妇”
2009年07月30日 05:03广州日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陪小平下放江西

自己酿酒开荒地

1952年,邓小平从西南局调到中央工作,卓琳也带着全家来到了北京。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对妻子提出要求:不要到外面工作,不要出风头。于是,卓琳多次谢绝了一些单位、团体请她参与工作的邀请,一门心思为邓小平当秘书,整理日常文件。

196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把邓小平一家推向了灾难的深渊。艰难岁月,更显出夫妻的情深意切。

那时,有不少人想的是划清界限,清醒的卓琳特别信任丈夫,没有“犯糊涂”:“那时我相信他没有错,当然失误可能是有的,但不会有错误,更不会有大的错误”。

1969年10月,邓小平以“全国第二号走资派”的身份被下放到江西监管劳动。卓琳毫不犹豫地陪伴邓小平到了江西,共同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邓小平被分配到一家拖拉机修配厂干钳工活儿,卓琳的活儿则是折线圈。那时工资全部停发,生活很拮据。

邓小平爱喝酒,他们就自己酿米酒,还开垦了一块地。他们在院子里挖地、拔草、种菜、施肥,干得很愉快,互相帮扶。邓小平干重活、粗活,卓琳做些烧饭之类的“技术活”,夫妇俩在配合中相互照顾。

卓“中心”邓“核心”

幸福相伴到晚年

邓榕说:“爸爸老在忙工作,因此对我们来说,妈妈自然就比爸爸更为亲近。我们的妈妈,不仅在生活上照料我们,在思想上,乃至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妈妈的影响力都是非同寻常的。”

在家里,卓琳是“中心”,邓小平是“核心”。卓琳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把家管好,把孩子看好,让他专心致志地干好工作。家里开支都是由卓琳计划实行,邓小平从不过问。卓琳夫妇俩的5个孩子、邓小平的妹妹及妹妹的孩子、卓琳姐姐的孩子都生活在邓家,由卓琳照顾。同时,她还十分关心老战友的孩子,并尽力帮助老战友。

本版文字据《文摘报》,原摘自大型电视专题片《小平十章》、《传记文学》2007年第2期(余玮、石妍文)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邓小平   卓琳   文革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余玮、石妍文   编辑: 缪汶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