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区长详解外滩新思路
“我们考察过世界所有的金融聚集区,都是金融业态和商业消费生态融合起来的”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高艳平 | 上海报道
未来中国这块最值钱的地块怎么充分利用?“60后”、财经学者出身的上海市黄浦区区长周伟就未来外滩的规划思路接受了《望东方周刊》专访。
“金融和生活融合的金融生态区”
《瞭望东方周刊》:外滩近几年经历了多次改造,现在外滩老建筑里金融机构和时尚奢侈品牌最多。黄浦区政府对于新外滩的定位究竟是什么?是以金融中心为特点的东方华尔街,还是奢侈品聚集地、上海的“香榭丽舍大街”?
周伟:这二者并不矛盾,上世纪30年代,老外滩一带就聚集了400多家金融机构,中国近代金融史上几乎所有“第一”都是在这里创立的。现在的外滩,已经形成了一个金融和生活融合的金融生态区:既有中国外汇交易所、黄金交易所、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又有外滩3号、18号、半岛酒店这样的高端消费场所。
我们考察过世界所有的金融聚集区,都是金融业态和商业消费生态融合起来的。传统的金融聚集区,办公大楼林立,白天人流进来,晚上下班后人流出去,变成死城。实践证明,这种业态是金融机构不喜欢的。前年我们还做过调研,90%以上的金融机构都愿意到外滩办公,正是看中了这里的综合环境和条件。
外滩是沿江发展,浦东是向内发展
《瞭望东方周刊》:浦东金融贸易区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黄浦区发展外滩金融聚集带,与浦东的金融贸易区发展模式有何不同?
周伟:黄浦区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更加注重金融生态的发展。外滩金融聚集带,正如刚刚所说的,除了金融机构落户之外,还有外滩3号、18号等金融人才消费娱乐的场所,将有一个承担金融业俱乐部功能的外滩33号,以及金融人才公寓等等的配套。白天他们在这里上班,晚上还可以聚在一起喝茶放松休闲。
2.6平方公里外滩金融聚集带沿着黄浦江岸线发展,南外滩新的商务楼建起来之后,都将望江而立,为金融业发展服务。而浦东金融贸易区是以陆家嘴为中心,向内发展。
《瞭望东方周刊》:陆家嘴金融城和外滩金融聚集带如何形成错位?
周伟:外滩与陆家嘴金融城将错位互补、协同发展,外滩金融聚集带承担资产管理中心、资本运作中心、金融专业服务中心等三个中心功能,吸引以下几大金融机构入驻。
第一,大要素市场。除了国家外汇交易中心和黄金交易所之外,2009年11月底全国性的上海清算所落户外滩,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银行间市场清算所,是国际金融中心体系中的重要平台,填补了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空白。
第二,吸引证券、信托、投资公司、股权投资、风险投资、融资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外滩聚集,这些公司人不多,办公规模不大,人脑加电脑,比较适合老外滩建筑办公。
第三,还有市场评估、审计、会计师事务所,为金融机构服务的专业中介大量积聚。譬如上海金融人才聚集的重要平台---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就已经入驻外滩。
第四,外滩的优势在于金融文化底蕴深厚,金融文化传承和拓展。我们也在加大力度,恢复很多原来的文化功能,还引进了一些新功能。比如全国工商联并购博物馆,马上就要在北京东路的盐业银行大楼亮相,协议已经签好,大楼正在整修改造。
旧区改造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大的发展
《望东方周刊》:与浦东相比,黄浦区老大楼多,历史建筑多,南外滩还面临旧区改造,外滩金融聚集带能有多大的腾挪空间呢?
周伟: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建筑总量,加上已经建成和在建的总共460万~480万平方米。外滩金融聚集带,老大楼加上南外滩能够建成也要有460万平方米。
要发展金融聚集带,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腾出空间,首先是利用现有建筑,进行老大楼功能置换,以及保留改造。因为历史原因,外滩建筑很多变成机关企业的办公楼,还有居民楼,现在外滩个别老建筑里面还有市民居住,唯一的办法就是置换。
外滩老建筑的置换在90年代就开始了,原来的市政大楼置换给了浦发银行。这是市场经济规律形成,政府机关在里面办公,体现不出老大楼的价值。现在国务院批准上海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更加速了老大楼置换,而且现在置换给谁,更明确。外滩定位为金融聚集带,谁能实现这个功能就置换给谁。但老外滩的问题是空间很少,上海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更大的空间,为金融企业落地提供支持。
根据市里的要求,从黄浦区的情况出发,提出老外滩向南延伸,延伸到南浦大桥下面,加起来共2.6平方公里。
向南延伸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动拆迁。南外滩还是成片的旧式里弄,老百姓居住很困难,本来就是旧区改造的重点。改造后,一方面改善百姓居住,一方面为金融聚集带发展拓展发展空间。所以说旧区改造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大的发展。
南外滩除了旧式里弄,还有上世纪留下来的成片的仓库,这些功能根据黄浦江两岸规划也要置换改造。应该说,南外滩地区今后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常大。
“金融聚集带土地开发量非常大”
《瞭望东方周刊》:外滩地价个个都算得上地王,地价昂贵,拆迁难度很大,怎么去解决又要发展、又要土地有效利用的两难问题?
周伟:动拆迁我们有一套管理办法,譬如董家渡地区,是全市五大旧改基地之一。我们采取“五阳光”政策:阳光政策,阳光操作,阳光监督,阳光心态,阳光结果。动拆迁核心就是老百姓担心政策不透明,担心先搬先吃亏。实行“五阳光”政策之后,方案公开,有偿举报。目前,董家渡地块进展顺利。
到2011年,外滩金融聚集带内的建设用地基本能够拆平。现在正在推的8-1地块,由市里的土地储备中心做一级开发,没有采取招拍挂的形式,而是第一次采用预申请制度出让,限制地价过快上涨,目前正在招标阶段。
金融聚集带土地开发量非常大,黄浦区专门成立了一个上海外滩投资集团开发有限公司,代表政府对金融聚集带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注册资本10.1亿。
这个公司有四大任务:第一,土地储备功能,将区里的土地发展公司也划归这个公司旗下;二,参与土地一级市场开发;三,按照规划,进行综合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会议中心、商业配套设施,这些建设带有公共性质,但又是金融机构很需要的,短期内没效益的,就由这家公司来做;第四,老大楼置换。区属黄浦置地和市里久事集团也在做置换工作,目的是一样的,置换之后招商都是为金融中心建设服务。
“外滩是开放的”
《瞭望东方周刊》:外滩即将向公众揭开神秘面纱。我们可以想象,新外滩将迎来大量游客,但老建筑里的奢侈品、休闲娱乐场所不是他们所能够承受的,有些人会说,新外滩是那些精英新贵们外滩,不是老百姓的外滩,你怎么评价?
周伟:事实恰恰相反,原来的外滩不属于老百姓,因为有政府机构,有私人住宅,你没法进去,现在是商业设施,公开的,尽管你不消费,你也可以进去,可以去欣赏。沿线高端消费场所,本身也是游客的目的地。
外滩的改造,第一是为了游客,第二是为上海老百姓有更好的活动空间,第三是让沿线的金融机构人员有个活动休闲的场所。
黄浦江沿岸防汛墙改造之后,视野更开阔,活动空间宽敞了很多,在滨水区下面,也有供国内外游客消费和服务的休闲场所,游客在里面游览休息,原来的老外滩,游客坐不下来,现在可以坐下来,喝咖啡,看江景。
外滩的改造,包括地面交通、地下通道,以及滨水区,3月下旬将竣工。世博前看外滩,世博期间看世博。世博园区游客预计有7000万人次,而外滩就不止7000万人次。因为看世博会要有门票,但是外滩是开放的,是属于上海老百姓的,也是属于每一位中外游客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杨天
编辑:
霍吉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