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的操控与反操控
【作者】杜平
在美国对华自相矛盾的政策下,中美关系不可能平稳发展,但在另一方面,却有利于维持双边关系的基本平衡。这是当今中美关系的最大特点,也是未来国际秩序的最大特征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奥巴马政府上任一年来的对华政策与行为,可以说是积极与消极互见。其积极之处,在于改变了历届政府上台之初都要颠覆上届政府对华政策的做法,从而使两国关系得以安然过渡;其消极之处,在于没有摆脱习惯思维的制约,在某些重大敏感问题上抱残守缺。
作为个人,奥巴马在国际交往中的谦逊态度令人耳目一新,部分言行广受好评,但美国毕竟是当今世界的霸主。作为国家意志的最高代表者,奥巴马政府的全球战略目标是要维护和行使霸主权力,其国际行为依然带有帝国心态。一旦某国被视为竞争对手或威胁,美国就会产生本能的警觉,继而予以防范或遏制。
在美国战略家眼中,中国最有能力挑战其霸主地位,因此在对华交往中,防范和牵制的意图从未放弃。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对华态度有诸多调整,但在重大现实利益问题上,特别是在经济和贸易事务中,常常会露出帝国本性。
帝国本性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企图操控他国政策,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继而不断扩张本国资本的全球影响力。早期帝国主义都是通过控制海上和其他贸易运输线,乃至直接采取军事手段,以迫使其他国家放弃经济主权,让予商业利益。在当前全球化时代,帝国行为的暴力倾向在减弱,但操控他国政策的本性没有改变。
近年来,美国试图操控中国经贸政策的事例很多,而人民币汇率政策是其最大目标。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形势恶化,失业率大增,保护主义声势大振。在各种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的推波助澜下,美国操控中国经贸政策的需求和迫切感有所增强。
一是通过立法程序和行政命令来抑制中国产品的进口。例如,国会议员多次提出法案,要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奥巴马总统连续几次发出行政命令,对中国几种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等。
二是试图改变中国的金融和贸易政策,借此扭转美国长期蒙受贸易逆差的状况。例如,美国政界、商界、舆论界和学术界彼此呼应,共同对中国施加压力,企图迫使人民币升值。
三是打着履行国际责任的旗号,包括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当作借口,提出要对中国某些产品征收“碳关税”。其公开宣称目的是要惩罚拒绝减排的中国企业,但其实是为遏制竞争对手而巧立名目。
一言以蔽之,以纠正贸易不平衡的借口来迫使人民币升值,目的是要强逼中国让渡部分金融主权;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借口提出征收“碳关税”,目的是要削弱中国制造业和工业化进程。
美国一直鼓吹要尊重市场力量,提倡自由和公平贸易,但每当市场力量和自由贸易变得对自己不利时,政治干预就会随之而来。在弱肉强食的早期帝国时代,欧洲列强就以双重标准来迫使对手就范。在贸易规则一体化时代,这种行为模式还在持续。
当然,任何资本运作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市场的背后难免有非经济杠杆在起作用。但美国如此高调和频繁地用政治力量来干预国际贸易,却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
然而,与昔日帝国维持地缘优势和实力平衡相比,美国要在国际经贸事务中长期维持主导地位,其难度要大得多。而在中美之间,斩不断、理还乱的利益纠葛关系将使美国越来越难以随心所欲。美国至今为止之所以无法成功迫使中国改变汇率政策,无法通过各种限制措施来扭转贸易逆差局面,原因就在于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美国有足够的实力对中国构成伤害,只是缺乏政治决心。中国毕竟是越来越重要的经济体,有足够的反操控能力,也有足够的能力伤害美国。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快速成长对美国的霸主地位也许会构成挑战,但既然这一进程无法阻挡,美国就必须趋利避害。其唯一的选择,就是以自相矛盾的方式来维系政策平衡:既要尽可能地遏制中国,削弱其后来居上之势,同时又要尊重其稳定发展,使美国资本在中国市场上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在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下,中美关系不可能平稳发展,但在另一方面,却有利于维持双边关系的基本平衡。这是当今中美关系的最大特点,也是未来国际秩序的最大特征。
奥巴马总统去年底访问亚洲时多次重申,美国希望中国稳定繁荣,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是美国政府多次公开宣称的对华关系原则,但需要从两个角度理解。其一,此言并非虚伪,因为美国确实越来越离不开稳定和繁荣的中国;其二,此言也非完全诚实,因为美国绝不希望中国强大到足以取而代之的地步。这种矛盾的心态意味着,美国会继续试图操控中国,但必须做好反被操控的准备。(作者系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于胜楠 刘俊
编辑:
汪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