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难题的“大管家”
尽管源源不断地收获赞美,朱镕基在面对外媒时,更多的是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难题:人权、贸易、双边关系一直是提问和回答的重点。
1999年朱镕基访美期间,吉米观察到,朱镕基在华盛顿与美国高层领导人的会谈,转移了人们对中国人权的批评。
“就在他访问前的几个月,北约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朱镕基不得不在缓和的语气中表达中国对此的不满,以期把中美关系拉回正常的发展轨道上。很可能就在朱镕基访问美国期间,中美双方达成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协议。”
4月14日,朱镕基接受CNN主播朱迪·伍德拉夫(Judy Woodruff)的专访,又被拉回了人权话题。专访整理后的标题即为:《中国总理朱镕基:对人权的不同理解》。
伍德拉夫称,大家都承认两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存在分歧,其中一个就是人权问题。他问朱镕基,是否认为“一旦中国在经济上强大了,也就相应地会在政治异见上有更多的包容?”
朱镕基回答:“在人权问题上,一个民族内部都会对如何保障人权有不同的理解和实施方式。因为毕竟,国家有不同的环境。”朱镕基强调中国一直在改善人权状况,同时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朱镕基告诉伍德拉夫:“我们的确承认在人权问题上有不足。但是我也要说,中国民众现在正在享受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权利。中国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法治系统,完善依法治国的政策。”
伍德拉夫剩下的问题同样尖锐。包括指责中国窃取美国军事机密问题、间谍问题、中国捐款给美国民主党的问题、科索沃战争中中国是否支持米洛舍维奇政府的问题,以及中国在科索沃问题上如何看待种族屠杀和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关系问题。
朱镕基回答:“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种族屠杀,不管是谁参与进来。如果发生了这种事情,以我们的经验来看,很多种族冲突是历史问题造成的,很多种族屠杀都是非常凶残的。但是你也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是当地政府组织不同种族代表坐下来,在平等和友好的基础上自己内部商谈问题。任何的外界干涉只会加剧伤亡,不会解决问题。”
伍德拉夫一再提及10年前的“六四”事件,朱镕基说,中国不会再发生同样的事件,因为中国已有经验,同时有足够的民主。他说中国要民主,也要法治,两者应相辅相成,不能只要民主不要法治。当年之所以会发生“六四”事件,他认为是学生只要求民主却不要法治所造成。
伍德拉夫进一步提问,中国害怕民主吗?
朱镕基回答:“我已经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来争取民主。所以,我不认为民主有什么可害怕的。”
此前的4月10日,《洛杉矶时报》报道则对朱镕基“避重就轻,只谈贸易不谈人权的作风表示失望”。
但作为朱镕基任内的重要功绩,加入WTO,以及其他经济问题更是外媒关注的重点。
伍德拉夫专访朱镕基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来美国之前,您形容您是一个坏脾气的普通中国人……中国在WTO问题上至今没有结果,您是否对此有脾气呢?”
伍德拉夫进一步询问朱镕基,是否觉得今年末有望达成协议?
朱镕基回答:“根据我得来的一些信息和报告,包括美国议员的反馈,他们说还要花两到三个月。但是我当然希望他们两周就能解决。”
此间,中美贸易逆差也是备受瞩目的问题。朱镕基在麻省理工学院演讲时说:“在我访问美国的中间,我已经讲了无数次了,比方说人权问题,1989年的政治风波、达赖喇嘛、TMD、科索沃…我想你们都听厌了,我不准备再在这里讲这个问题,我讲一个你们关心的问题,就是中美贸易逆差的问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傅泗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