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德公司于1996年4月30日上报给温州市物价局的《关于上报温州伯爵山庄商品房价的说明》中显示:“截至1996年4月底,总投资人民币17493万元,共销售公寓、别墅、店铺263套,回笼资金高达16150万元。”
伯爵山庄的巨大成功成为温州房地产开发的典范,业主徐加业说:“当时温州市领导甚至亲自向市民推荐过这个楼盘。”
然而,随着1994年底第一批新房的交付,伯爵山庄业主渐渐丧失了往日的自豪感,并卷入了一场持续十多年的维权抗争中。
2 “消失”的商业大楼
1992年的宣传楼书,时至今日仍具吸引力。在这份宏德公司提供给业主的资料中,幼儿园、中央公园、网球场、篮球场、游泳池和商业大楼一应俱全。
其中,位于小区东北角的两幢围合扇形建筑与毗邻的管理中心,构成了东面的公建区。呼应于西面的垃圾站、幼稚园和中部的网球场、篮球场、游泳池、管理站、中央公园,组成点状公共区域。而建筑规模较大的商业大楼与管理中心,也成为日后引发业主与开发商、政府抗争的焦点。
“那里曾经要建商业大厦,可是时隔17年依旧是平地。”7月30日下午,业主叶胜带领记者去看工地现场时,指着那面围墙说,“更荒唐的是,现在变成了安置房”。
相比一周前“强行”开工时的紧张气氛,如今只有五六个工人散布在基地上作业。由于桩基工作在三年前就已经完工,地面已覆土,现场完整如初。
记者从温州市规划局查阅了1992年12月8日温州市规划局批复的《温州大球山伯爵山庄规划总平面图》。规划图上清晰可见东首地块为一幢“20层”商业公共建筑,批复结果为“同意此规划布局”。
1999年底,业主们突然听说规划中的商业大楼不再进行建设。原址规划变更为30层和28层的两幢商住楼,并作为小区的二期工程开展。这个消息很快被传开,并得到了宏德公司的确认。
在一份1999年7月30日发布的《温州市规划局规划设计条件》中,伯爵山庄东北角商业大楼调整为“商办住大楼”,“用地性质”也确定为“商办住”。在2003年获批的设计方案中,建设规模调整为44694.45平方米。其中住宅37887平方米,商业仅6086.35平方米。
“我们不明白,在没有征询业主意见的情况下,公配设施商业大楼怎么就变了商住大楼,规划局怎么就给批复了?”时任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的徐加业向记者表示。不满的业主们开始不断上访和维权,并多次发生冲突,导致商住楼一度停工。
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2005年,商住楼却又摇身一变成为了“安置房”。2005年11月15日,温州市发改委批复了置换申请,将C-27-2号地块与该地块进行置换,以建设安置房。伯爵山庄业主们维权的“对手”也从宏德公司变成了“政府”背景的“温州市城市中心区建设指挥部”。这在伯爵山庄业主中再一次引发了一场“地震”。
同时引发矛盾的还有毗邻商业大楼的综合楼权属问题。在原宣传楼书中,它被标示为“管理中心”。
“十多年来,我们为了综合楼的产权不知奔走了多少个部门。”徐加业说。业主叶国香也表示,“我们买房子的时候,综合楼的造价已经摊到购房款中了。”
记者从1996年4月3日宏德公司上报给温州市物价局的《商品房价格组成明细表》中看到,公建配套工程费项下包含“综合楼、管理房255万元”。
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商金玉表示:“按照我国《物权法》有关规定,公配设施建设成本费用摊入业主购房款中,产权应属于集体业主所有。”
然而,记者从温州市房管局综合档案室查阅到,在编号为“000026643”的《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证明》中,伯爵山庄综合楼的产权人明确标为“温州宏德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在1997年7月31日宏德公司移交的首期工程公建设施《实物清册》中,设施总建筑面积合计8737.82平方米,也没有包括“综合楼”。
对于本应随同交付的综合楼的产权归属争议,温州市房屋交易产权登记管理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郑格非表示,“产权给宏德公司肯定是手续齐全的”。
伯爵山庄的业主们却持有异议。他们向记者出示了一份保存于市房管局档案室的审批材料影印件。在这份手书的文件中,宏德公司总经理张国祥向时任温州市房管局局长的吴权书(已于2009年4月14日因温州“安置门”事件被双规)请示道:“因宏德公司目前尚有长远的发展计划,需要一处稳定的立足点,故要求将综合楼之产权批归宏德公司所有。”吴权书随即于1996年9月15日作出批示:“同意将综合楼产权归属宏德公司所有。”
仅仅因为宏德公司一封信件就擅自变更了综合楼的产权,这叫业主们愤愤不平。而且,业主们此后并没有得到任何补偿。
7月31日中午,记者走进三层的综合楼,一楼是摩托车车库和闲置的门厅,二楼2001年即已出租给绣山派出所,三楼是宏德公司办公用地。楼内唯一的“活动中心”便是二楼一个不大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从入口处倾斜的摩擦条可以看出,这里原来也不过是一个车库。
编辑:
汪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