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2日下午,石家庄市河北会堂里气氛严肃,这里正在公布河北省第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的选举结果。
“河北省人民政府省长:胡春华!”一时间掌声雷动,胡春华微笑示意,表现出一如既往的谦虚。人们忽然发现,这位来河北才不到10个月,屡屡刷新中国官员“最年轻”纪录的政坛明星,头发已经花白。
“新省长赶上了河北省前所未有的‘挑战期’。”在石家庄市,一位地方官员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奥运安保的压力、三鹿奶粉事件的挑战、金融危机的冲击??可能是太专注工作了,春华同志明显老了许多。”
“小不点”进北大
在今年1月河北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胡春华明确提出了“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增长”, 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有为地做好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各项工作。”人们不知道,如今这个“张口闭口不离经济”的省长,曾经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高才生。
胡春华的老家在湖北省五峰县渔阳关镇马岩墩村,这里地处鄂西北山区,经济很不发达。“虽然经济条件不好,但那里的村民崇尚文化、喜爱读书。” 三峡大学后勤集团改革发展研究室主任袁宜甲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26年前,他在马岩墩村蹲点时,曾在胡春华家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时胡春华还是一名高中生,是个老实听话、勤奋好学的孩子”。
“胡春华随母姓,他母亲是妇女队长,父亲是生产队的保管员。他的家境并不宽裕,有兄弟姐妹6个,共4间瓦房。”袁宜甲回忆说:“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胡春华每天要走十几里路。高中毕业时,他脚底板的老茧有铜钱那么厚,穿烂的鞋子一大堆。每天出门前,胡春华总要从门前的小河里背点泥沙,在上学的路上卖掉,一点点把钱攒起来。”靠着这股子吃苦耐劳的精神,胡春华在1979年以全县最好的文科成绩,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成为五峰县考入北大第一人。
进北大那年,胡春华仅16岁,是他们那一届年龄最小,个头也最小的学生。现执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王洪军教授曾是胡春华的同班同学,还清晰记得当年与胡春华同窗的日子:“刚考上北大的时候,春华的个子还不到1.5米,长得虎头虎脑的,我们都叫他‘小不点’。”说到这里,王洪军教授不由地笑了:“没想到过了一年,他就长了21公分。”
天资加上勤奋,胡春华在北大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他的汉语史和音韵学老师唐作藩教授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胡春华的学习成绩好,本可以留京工作,也可以继续读研究生,他自己却坚决要求去西藏工作。“当时,他不但跑到民族学院去学藏语,还每天早起锻炼身体。”唐作藩教授曾多次看到,寒风中胡春华穿着背心短裤在操场上跑步。1983年,被评为优秀毕业生的胡春华在首都高校应届毕业生大会上发言,表示要“志在四方,献身四化”,将自己的一切献给西藏。
两进西藏
1983年8月,胡春华来到拉萨。最初他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团委任干事,主要负责抄写校对文件。“他做事很认真,每天都第一个到办公室擦桌扫地。”胡春华在西藏的同事向记者回忆。一年后,他调入拉萨饭店。一位饭店老员工告诉记者:“那时的拉萨饭店投资约一亿元,有700名员工,但由于种种原因,开业不久便全面瘫痪。出任人事部经理的胡春华,改组了饭店的管理结构,使饭店面貌一新。”
1992年3月,胡春华被任命为林芝地区行署副专员。当地的老百姓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胡春华到任后,注重实干,常深入各地搞调研,试图从林芝地区摸索出藏区发展经济的新思路。那年秋天,胡春华带领行署几名干部,为了寻找加快墨脱公路建设的最佳方案,开始了横穿墨脱全境的徒步踏勘。他们穿过了雪山和森林,去了连探险者都不敢去的地方。墨脱公路还没有建好,胡春华就被调离林芝,出任西藏自治区团委书记,但他心里却一直惦念着墨脱公路的修筑。墨脱公路通车时,胡春华立刻致电墨脱县,连声道贺说:“喜事、喜事,真是天大的一件喜事!”
1993年5月,胡春华当选共青团第十三届中央委员,并在1997年的共青团十三届六中全会上被增选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不久,又兼任全国青联副主席。这时的他,年仅34岁,成为全中国最年轻的副部级官员之一。
胡春华和西藏的“情缘”仍在延续,赴京三年后,他又返回西藏,于2001年7月担任了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到2006年底,以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的身份离开西藏时,胡春华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藏语。西藏人给了胡春华这样的评价:“稳重、持平,爱下基层;精明能干,办事能力极强。”
团中央的“老兵”
2006年11月,胡春华出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第二次进入团中央。自嘲为团中央“老兵”的胡春华上任不久,便展露出雷厉风行的作风。在2007年3月的共青团中央常委扩大会议上,他严厉批评部分团干部心态浮躁、忙于应酬、夸夸其谈等作风。措辞之严厉,在当时颇为罕见。他说:“共青团并不是‘清水衙门’,团干部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同样会经受各种诱惑和考验,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影响。”他要求团干部们低调做人,少说多干。
调到河北后,胡春华依然保持低调务实的工作习惯。2008年4月,他刚上任,就向河北人民承诺,要“忠于职守,努力工作,尽职尽责,不辜负大家的信任,不辜负河北人民的期望。”接着他马不停蹄地奔走于河北各地,探访、考察、调研??有同事总结说:“他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把全省11个地市都跑遍了。” 胡春华深深体会到河北“是一块充满希望的热土”,要和大家齐心协力将“富民强省的愿望变成现实”。
回望过去的人生道路,胡春华曾和媒体这样总结自己的心得:“一是要始终坚持理想,二是要始终脚踏实地做事,三是要始终不断地读书,丰富充实自己。”
本刊记者?白菊梅
在北京西山脚下、风景秀丽的昆玉河畔,有一座“都市里的农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阳春三月,这里院外鲜花盛开,争奇斗艳,院内试验田一片生机盎然。
就是这块“风水宝地”,10年孕育了一位青年科研才俊,又10年他一路升到正部级职位。他,就是年仅46岁、已在现任职位上工作了两年多的农业部部长孙政才。
3月20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专程来到这里,采访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因为“他是最了解孙政才底细的人”。
眼光·思路·糯玉米
“孙政才是我的同门师弟,我们师从我国著名玉米研究专家陈国平教授。当年,北京农科院招收的研究生非常少,作物所只有七八个研究生。陈教授是所长,只带了我们两个研究生,我们的研究方向是玉米栽培。”赵久然的办公室极其简单,也很安静。说起师弟,他颇有自豪感。
院内的试验田曾是赵久然和孙政才的一部分“自留地”,直到现在,他俩还经常一起出科研成果(论文)。“那时候我们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生产实践,从实践中找问题,通过理论再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锻炼了孙政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说到这里,赵久然话锋一转:“他喜欢开玩笑,说话也很幽默,很多时候只要他出面,多复杂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赵久然告诉记者,那个时候他们工作都很忙,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孙政才身高近1.8米,唯一的爱好就是打篮球,曾是学校篮球队的中锋,“三步跨篮动作很潇洒,球投得也特别准”。由于没有时间,加上打篮球总是打破眼镜,后来他就慢慢放弃了。但是,孙政才比同龄人都眼光长远,他一直坚持挤时间学英语。结果他有了一个去英国进修的机会,因为他过硬的外语水平,无人竞争得了。
1987年参加工作后,孙政才先后任北京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室副主任、土肥所所长、所党支部书记、副院长、院党委副书记等职。越来越高的职位,也锻炼了他越来越开阔的思路。
如今,虽然当上部长,孙政才仍时不时“要求”和老搭档赵久然见一面,一是说“怕忘了自己的老本行”,二是说“惦记着吃老赵实验田里种出的新品糯玉米”。
编辑:
郭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