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涨价压力加大但不宜下猛药
2007年08月12日 08:46经济观察报网投票数: 顶一下  【

祝宝良:今年以来,CPI涨幅较大,引发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的上涨。不过,据统计,在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中,食品价格带动了2.5个百分点,扣除食品的因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其他项目仅上涨0.7%。与食品价格相比,其他消费品价格涨幅不高,有的还有所下降。

粮食是食品中最基础的产品,肉、禽、蛋、水产等食品的生产都是以粮食作为原料,粮食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引发肉、禽、蛋、水产等食品生产成本的增加,会从成本上导致肉、禽、蛋、水产等食品价格的上涨。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三年增产,粮食总体上处于供求平衡、略有结余的状况,今年以来,粮食价格涨幅基本稳定在6%以内,肉、禽、蛋的生产成本基本稳定,其价格没有持续上涨的基础。今年肉类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疫情、前期养殖赔本等原因使生猪供给出现短缺。生猪的生产周期是3-6个月左右,目前养猪的比较收益大大高于卖粮收益,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很高,供求关系的变化只是时间的问题。我相信在今年年底,肉类价格会趋于稳定。

还有一个现象也应该注意。在居民消费物价上涨较快的同时,生产性物价呈现稳中有降的走势。今年6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别上涨2.5%和3.4%,当月涨幅均低于累计涨幅,最近几个月生产性物价一直呈现稳中有降的走势。

经济观察报:有分析认为,由于核心CPI依然在1%以内,因而不会有通货膨胀的危险,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左晓蕾:是的,核心CPI里面不包括粮食和石油等,因为这两种产品的价格波动是很大的。但是不等于这两种价格波动大,就不需要去注意它。美国说核心CPI不等于说不关注这两种产品的价格,比如说没有,它现在的核心CPI涨不上去,可是你观察它的货币政策在盯什么,它很关注非核心价格。从我的理解上,应该对这些更重视。

祝宝良:物价上涨能否导致工资上涨,引发物价工资联动,加大物价上涨压力,形成通货膨胀预期呢?我认为不会,首先,就业压力很大,物价工资联动机制基本不会发挥作用。其次,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大快于工资的增长,不会形成工资成本推动物价上涨。

当前,物价水平适度上涨对于保护和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特别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是有益的,3%-5%的物价上涨在目前经济增长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当然,由于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严峻,今年以来,房地产价格进一步提高,应引起关注。此外,也应关注低收入阶层因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生活问题。

经济观察报:就目前的政策选择来说,什么样的调控政策更有利于稳定通胀预期,抑制物价水平走高?最近国家发改委也表态要“依法从快从重处理乱涨价行为”,您如何评价这些调控措施?

左晓蕾:我觉得现在该做的政府大致都做了。我们认为通胀上涨,一有供求的影响,二有流动性过剩的影响,然后还可能有哄抬价格的问题,从中长期来说可能有粮食供给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其实政府都做了安排。从财政部对猪肉的五条规则,到中央银行利率和准备金率调整,发改委的价格控制等。政策都做到了,但是政策有个时间周期,货币政策也需要有个累计的效应,应该说这种全方位的政策组合是很必要的。

祝宝良:虽然当前经济增长偏快,但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明显改善,煤电油运等物质资源供求基本平衡,没有出现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的现象,经济没有出现过热。

为缓解贸易顺差扩大、货币信贷增长偏快、货币流动性增强的问题,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今年以来,连续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三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多次调整出口退税率和加工贸易政策。这些政策有的已经发挥作用,有的正在落实,政策效果的显现需要加以时日。

在这种情况下,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趋向不能改变,更不能下猛药。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经济观察报:在这一轮涨价背景下,资源价格调整,包括公用事业(3225.089,20.22,0.63%)价格调整以及成品油价格改革是否还会如期推进?您们认为,暂缓这些改革的推进是否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左晓蕾:我觉得其实中国错过了一些很好的价格调整的时机,当去年通胀只有1%多的时候,我们没有加快能源税和其他要素价格的调整步伐,现在政策似乎又被当前的局势挟持了,也就是政府至少在进行价格改革的时候,要对当前价格上涨的局面做一些全面的权衡。我觉得资源税是应该提起来的,因为这个本身需要讨论和法律程序的时间,这个税率与目标值差太远了,不能再等了。

祝宝良:当前,我国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部分地区环境承载能力接近甚至超过临界状态,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增强。

虽然各地区各部门开始加大节能降耗和减少排放的工作力度,但节能降耗和减少排放的目标没有完成。必须下大力气加快改变这种状况,否则经济社会难以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不答应。而建立健全能够充分反映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保护成本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并通过价格机制合理配置和使用资源是节能降耗和减少排放的最有效的办法。尽管调整资源价格会加大物价上涨的压力,但这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应在兼顾物价总水平的基础上,分步骤、多次地调整资源价格和环保费用。

<< 前一页12后一页 >>
作者: 杜艳   编辑: 吴飞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