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港澳 > 正文 |
|
相关标签 | [龚如心] |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兰德尔·卡洛克表示,这些企业家们已经年近75甚至80岁了,他们正准备过渡和转移权力。
一旦这些身处晚年的富豪过世,那么,亚洲的种种行业,例如贸易、房产、制造业,能顺利延续下去吗?香港会出现老默多克和小默多克交相辉映的局面吗?
继承即“败家”?
2003年10月15日,82名香港超级富豪及家眷齐集北京,并获得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副主席曾庆红的接见。这是众多香港访京团中规格最高的一个。而富豪们的第二代也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这一次父子齐上京的富豪,包括吕志和和吕耀东、胡应湘和胡文新、曹光彪和曹其峰、李兆基和李家杰、李嘉诚和李泽钜、李泽楷等。富豪第二代,有些刚刚学成返港,参与管理其家族生意的时间不长,但他们的家族产业都面临第二代接手问题,第一代富豪都急于让子女尽早建立人脉。
除了建立人脉以外,“父子兵齐上阵”有时候也是一种打磨“富豪二代”的方式。2005年,在海南三亚海棠湾开发权争夺中,李兆基父子联手合作,李泽楷也来来回回了四五次,背后出现了其父亲的影子。
即便如此,香港各界并不看好香港家族企业的传承,坊间普遍有“二世祖败家”的印象。2007年年初,香港中文大学一项研究发现,香港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十分严重。
该大学对香港38家已发生财富更替的上市家族企业过去15年的股价进行调查,这些企业在上一代领导人交权后的8年间,剔除其他市场因素(如金融风暴等),股票回报率平均狂泻8成。
“败家率”高,主要是无形资产难直接传承。范博宏分析指出,房地产等行业的家族企业不受国际竞争影响,他们的创办和成长本身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特殊的人脉及商业网络,即同政府及银行搞好关系便宜办事,这就不可避免地为日后企业继承过程所遇到的困难埋下伏笔。范博宏说,人会老、会死,公司的掌舵人可以把资产传给儿子,但他本人拥有的声誉、政治联系、社会网络及人脉关系、个人魅力及独特的生产过程等公司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却很难直接被子女继承,老员工未必服继承人,银行也未必买账,于是第二代接手后往往会出现问题。(《财经时报》 实习记者高韬)
编辑:
解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