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几天,我同王国章同志始终保持热线联系,随时了解当地形势及有关问题的处理情况,并及时向中央做了汇报。
专门小组带去了使馆人员急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方便食品及各种生活日用品,下飞机后便径赴医院看望伤员,详细了解每位伤员的病情和治疗情况,逐一为全馆同志进行体检,筹备并出席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三位烈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反复全面查看被炸馆舍。
经过近六十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专门小组出色地完成了在贝尔格莱德的各项任务后,于1999年5月12日上午护送三位烈士的骨灰和六名重伤员及使馆部分撤离人员,平安回到北京。
胡锦涛副主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江泽民主席专程前往机场迎接,有关部门领导和首都各界群众也到机场迎接。
12日上午10时整,运载着三位烈士骨灰和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负伤人员及部分工作人员的专机,缓缓降落在首都机场。
当三位烈士的骨灰由家属护送走下飞机时,哀乐奏起,胡锦涛同志神情凝重,分别将烈士的骨灰护送至灵车。场面庄严肃穆,催人泪下。
当抬着重伤员的担架出现时,胡锦涛同志迎上前去,深情地紧紧握住伤员们的手,俯下身去亲切地说:“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江泽民主席,向你们表示慰问。祖国人民感谢你们,祖国人民迎接你们归来。”胡锦涛同志还与被医务人员搀扶走下舷梯的伤员一一拥抱,并亲切地对他们说:“你们受苦了!祖国人民一直牵挂着你们。”场面庄严凝重,感人至深。
为沉痛悼念三位烈士,国务院决定,1999年5月12日在北京天安门、新华门、人民大会堂、外交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所在地,新华社澳门分社下半旗志哀。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埃及等国家的驻华使馆同日也降半旗志哀。
当天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专程前往新华社和光明日报社悼念三位烈士,并看望烈士家属。
13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江泽民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朱镕基总理主持会议,在京政治局常委全体出席。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因为工作需要,潘占林大使并未随专机回国,而是带领使馆留守人员继续坚守前线。我时刻记挂着他的安危,几次叮嘱他一定要注意安全。
1999年6月11日潘大使回国时,我亲自到机场迎接他。在我的记忆里,外长亲自到机场接驻外大使回国是少见的。后来,我还偕同外交部全体部领导,请他吃了一顿团圆饭。
据理施压,克林顿正式道歉
1999年是克林顿上台执政后的第六个年头。六年中,中美关系一波三折。我们与美国有过几次较量,包括“银河”号事件、李登辉访美、台海危机等。1997年江泽民主席访美、1998年克林顿总统访华,才使中美关系出现转机。1999年4月,我刚刚陪同朱镕基总理访问美国。突如其来的“炸馆事件”使中美关系遭到重大挫折。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重型炸弹袭击后,中方做出一系列强烈反应,其激烈程度令美方始料未及。
起初,美方只是百般辩解,仅对给中方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表示深切哀悼和遗憾。但同时,美方又提出克林顿总统要同江主席通话,亲自向江主席做出解释。由于美方迟迟不肯对我国使馆被炸事件做出正式道歉,我们对克林顿总统希望通话的要求,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面对中方的坚定立场和多轮外交攻势,面对中国国内强大的抗议声浪和国际舆论的压力,美方最终不得不改变态度,向中方表示道歉。
9日,克林顿总统就此事致信江泽民主席,表示“对发生在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的悲惨场面和人员伤亡表示道歉和诚挚的哀悼”。克林顿总统在信中强调两国元首直接通话十分必要,他期待着在江主席方便的情况下尽快实现通话。
13日,克林顿总统在白宫会见中国驻美国大使李肇星,并在李大使专门带去的使馆吊唁簿上留言:“对死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对其家属和中国人民表示真诚的歉意。”
考虑到美方态度发生了变化,克林顿总统又一再强烈要求,江泽民主席于14日同克林顿总统通了电话。
克林顿没有太多寒暄,直入正题说道,“主席先生,我愿对发生在贝尔格莱德的悲剧表示由衷的道歉,尤其是向受伤人员和遇难者的家属表示慰问。我保证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尽快让中国人民了解事实真相”。
克林顿反复强调,美中关系非常重要,他将尽最大努力处理好这场“悲剧”,使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发展。
江主席重申了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并强调指出,中国政府十分关心本国公民的生命安全。我们是一个有12亿人口的国家,每个中国人的生命都是极其宝贵的。这是中国政府必须维护的最根本的人权。
江主席说,袭击中国使馆的严重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事件发生后,中国人民自发地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义愤,举国上下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浪潮,这是理所当然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这一正义斗争,得到了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的广泛同情、理解和支持。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这一事件承担全部责任。当务之急是美国政府应该对这一事件进行全面、彻底、公正的调查,并迅速公布调查结果,满足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提出的全部要求。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唐家璇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