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诺贝尔奖华人得主李政道与杨振宁恩怨始末
2009年12月21日 10:43新浪读书 】 【打印共有评论0

但是,正当李政道个人以及李政道和杨振宁紧密合作出了成果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却发生了。由头是由于他们合写的两片论文的署名次序问题。这两篇论文是:

《状态方程和相变的统计理论》

(Statistical Theory of Equations of State and Phase Transitions)

Ⅰ . 凝聚理论(Ⅰ. Theory of Condensation)署名是:杨振宁和李政道Ⅱ . 格气和伊辛模型(Lattice Gas and Ising Model)署名是:李政道和杨振宁

在第一篇论文写完以后,按惯例合作者的署名应按合作者姓氏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顺序来排列,应该是“李政道和杨振宁”。但是,杨振宁提出,如果李政道不介意的话,他希望把他的名字放在前面,因为他比李政道大四岁。李政道面对这一要求很吃惊,很窘迫。但最后还是勉强同意了。

在第二篇论文署名时,李政道觉得杨振宁的要求不合理,不能再那样署名,于是说服杨振宁按国际惯例改了过来。这样就造成了同一篇论文,却有两种署名次序的奇怪现象。一个署名问题给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合作带来了分裂。在这种情况下,李政道决定不能再和杨振宁合作写论文了。之后,虽然李政道在普林斯顿又工作了一年半的时间,但是他们没有合作撰写论文,因而也没有再发生署名的问题。李政道独自进行研究,独立发表论文,提出水力学中二维空间没有湍流。在固体物理学方面,则与劳()和潘斯(D. Pines)合作对固体物理的极化子做出了基本性的理论分析。

李政道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工作很有成效,他的才能初露,在美国物理学界崭露头角。他对研究院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也很满意。他和惠 小家庭的生活美满和谐。他们非常留恋普林斯顿这个地方。李政道和杨振宁虽然没有合作进行研究,但表面上还维持着正常的关系。两家人也保持着比较密切的来往。

但是,论文署名的事情使李政道心里一直很不愉快。那时,他并不知道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也参与其间。据杨振宁的回忆,上述两篇论文的署名次序,杨振宁本来是想把李政道的名字放在前面,理由是因为李政道毕业之后科学事业一直不顺利,要帮助他,可是杜致礼根据“女人的第六感”出来阻止,说李政道这个人不值得他这样的信任① 。于是第一篇论文杨振宁就坚持要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了前面,虽然按贡献和姓氏的英语字母顺序都应该把李政道放在前面。据李政道说,第一篇论文里有两个定理,主要是他证明的,贡献以他为主。就姓氏说,L在Y 之前也是不争的事情。李政道同意把杨振宁的名字放在前面,显然是很勉为其难的。也许当时出于情面,李政道并没有据理力争,心里的惊讶并未被杨振宁觉察。可是从李政道要求改变第二篇论文署名次序的情况来看,李政道对这一问题的介意,杨振宁应该是知道的。

由于排名事件,不管表面如何,实际上在李和杨之间,包括在他们的家庭之间,产生了不合。李政道觉得是他离开普林斯顿的时候了。

当时,李政道在美国物理学界已颇有名气,有几个大学相继向李政道发出了邀请。宾夕法尼亚州和爱荷华州大学聘请他为副教授,哥伦比亚和密歇根州大学聘请他为助理教授。李政道放弃了宾夕法尼亚州和爱荷华州大学较高职位的聘请,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较低职位的聘请。李政道的理由是,哥伦比亚大学学术和管理水平较高,有助于自己的发展。

对于职位的高低,他并不在意,因为他有十足的信心很快就能够拿到更高的职位。事实上,就在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两年后,他就被升为副教授;三年后,他29 岁的时候,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

哥伦比亚大学是按照英国乔治国王皇家宪章,作为国王学院创建于1754 年的。它是纽约州最古老的高级学府,在美国最古老的学府中它排位第五。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是蜚声世界的物理学系之一。哥伦比亚大学①见江才健著《杨振宁传》,第207 页。

1976 年 丁肇中( Ting)

1978 年 潘扎斯( Penzias)

1979 年 温伯格(S. Weinbeger)

1980 年 费希( Fitch)

1981 年 朝露( Schawlow)

1984 年 卢比亚(C. Rubbia)

1988 年 莱德曼、史瓦兹和斯坦博格

( Lederman,M. Schwartz,J. Steinberger)※

1989 年 拉姆瑟(N. Ramsey)

※ 带※ 者,其工作是在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完成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