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兵团作战大师粟裕:诸葛亮算不上军事家
2009年08月24日 10:29中国国防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陈毅如何挺粟

由于粟裕指挥艺术高超,大兵团作战又是他的拿手好戏,因而陈老总对粟裕的战役指挥,除了抓全局、坐镇、挺粟外,一般的他不去干扰,这也说明他很理解指挥员的心情。要是你一会儿去问问,一会儿去指指点点,反而弄得指挥员不好办,不知如何是好。

当时部队有一种议论,说陈老总在指挥作战时,还和谭震林一块儿下围棋,他哪里有心思去关心作战。这正好说明陈老总不为粟裕的指挥担心、发愁。他这样的超脱,可以使粟裕放开手脚,毫无顾虑地指挥部队作战。

他和谭震林下围棋也不是撒手不管粟裕指挥作战的问题。有这么一次,陈老总和谭震林正在下围棋,粟裕和下面的一位纵队司令员通电话,谈部队调动的问题,他听到对方对粟裕的声音很大,似乎在顶撞粟裕。

陈老总听到后,马上拿过电话筒很严厉地同对方说:“怎么!嚷什么?讲什么价钱,粟司令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我们共同研究过的,你们执行就是了。”经陈老总这么一说,对方就不吭声了。这充分说明陈老总非常关心粟裕指挥作战。

向大兵团的歼灭战发展

大兵团作战,是我军作战的优良传统,毛主席对大兵团作战寄予厚望。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他这个思想表现得特别明显。在给各野战军分配歼敌任务时非常具体。这个野战军多少,那个野战军多少,当月要歼灭敌人多少多少,毛主席就像总会计师,一天到晚在统计歼敌的数字,他就是根椐各个野战军的歼敌数字,来看敌我力量消长的。

到1948年11月中旬,毛主席写文章说,中国军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对敌我力量消长的数字作了一个比较,我军已从开始的100多万人,增长到300多万人,而蒋军已从400多万下降到290多万人,我军不仅在质量上超过了蒋军,而且在数量上也超过了蒋军,原来说5年左右打败蒋介石,现在看来不需要了,只要3年,就可以打败蒋介石的反动统治。

粟裕秉承毛主席大兵团作战的思想,打了一辈子的仗,对大兵团作战,有切身的体会。他认为大兵团作战,最能解决问题,还必需向大兵团的歼灭战发展。

毛主席对大兵团的歼灭战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我军必须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敌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敌的兵力,去消灭敌人。”又说: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毛主席的意思很明显,歼灭敌人一个师,就少一个师,这最能看出敌我力量的不断变化。因此他就要求军事指挥员,无论如何不要打消耗战。

粟裕对主席这个思想贯彻是好的,执行是坚决的。打大歼灭战就要创造条件,怎么创造条件呢,那就是部队要发展,要壮大,打仗的本领要提高。

粟裕评说诸葛亮

在粟裕论述大兵团歼灭战时,有人问粟裕,诸葛亮是不是军事家?粟裕说:“不是”。作为军事家、战略家的粟裕,对诸葛亮是很有研究的。他认为,诸葛亮是刘备的一位政治谋略家,打仗不行,更算不上军事家!

即使按《三国演义》的描写,他最主要打过两次胜仗,也就是“两把火”: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而后一把火还是周瑜烧的。六出祁山,当时魏强蜀弱,而他采取正面推进,相持的办法,他又不会用迂回、包围、分割的办法打歼灭战,怎么能以弱胜强呢?所以说,诸葛亮他不是军事家。

人们对粟裕擅长大兵团作战的本领很佩服。不少领导当面问过粟裕,你的大兵团作战本领是从哪里来的,陶勇、王必成等人就这样问过。

粟裕说:“我除了跟毛主席学习外,主要还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战争的实践,使我学到打仗的本领,也使我在军事上获得了大丰收,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比较好的答卷。今后现代化的战争,也还是离不开实践,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必须牢牢地掌握它。”(鞠开 曾任粟裕秘书)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