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8月8日《我的中国心》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顾毓琇,先后历任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国立政治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国大代表”等职。1950年起侨居美国,1973年后屡次访问大陆,2002年仙逝于美国俄克拉荷玛州。
曾子墨:这是一位世纪老人的故事,他的一生与百年中国风雨并行。他亲沐“五四”之风,以“科学与民主”作为毕生追求,他无党无派,却帷幄运筹,紧随潮流,政权更迭,时局变迁,他寄情于文学、理学、音乐、戏剧、宗教,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成为科坛巨擎,文坛翘楚。晚年他对自己的人生做出这样的概括,“学者、教授、诗人,清风、明月、劲松”。
解说:2006年4月5日,百岁老人顾毓琇先生骨灰与105岁夫人王婉靖老人骨灰从美国费城返回无锡老家,按照当地风俗下土安葬。
钱正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我们虽然经历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是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我们都热爱祖国,我们都希望祖国统一强大,我们都希望中华民族复兴。
解说:1902年12月24日,顾毓琇出生于江苏无锡学前街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父亲顾晦农精算学、求上进,婚后筹划着到京都进了法政学堂。1912年初见孙中山后,便毅然剪去脑后的长辫,让10岁的顾毓琇颇为惊讶。母亲王镜苏知书达理,崇尚文化,之后一手培养出了包括顾毓琇在内的“一门五博士”,在民国传为佳话。他们的言传身教启发了顾毓琇特立独行、追求自由而又宽容仁厚的性格特质。
1915年,13岁的顾毓琇被送往清华初中部就读,在这个年级的花名册上,除了顾毓琇我们还看到孙立人、梁实秋、梁思成、吴文藻等人的名字。
承宪康(清华大学校友总会副会长):当时因为这个庚款的原因,所以他们这批人要振兴中华,爱国,也有这种特殊的责任感。
顾宜凡(顾毓琇孙子):他当时在清华呢,是学电机,也是学电机。但是几乎我看他所有的记载,可能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文学创作,他翻译,翻译小说,诗歌创作。他跟闻一多和梁实秋发起了清华文学社,那么他是小说组的成员和戏剧组的主席,他写了很多,至少有三部话剧,都在清华公演了。那么吴文藻男扮女装,还演他的,梁实秋这些人都演出他的剧中的角色。
解说:“清华”完全等同于它的字面之意,清朗而绚丽多华,极目而望,我们甚至能看到日后求学的远景。最重要的是可以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百龄自述》里,顾毓琇这样总结曾经的清华求学经历,“以参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为最有意义”。
顾宜凡:五四运动不是爆发的时候,有一个学生领袖王昆仑,就是他的表兄,他正好,那天正好在王昆仑家里,王昆仑反而出去被抓起来了。因为学生运动被抓起来了,那么他连夜就赶回清华,第二天他就参加了五四运动。
解说:“五四”被顾毓琇认定为自己在清华期间“决不能忘却的历史事件”,尽管只是清华初中的学生,但我依然充分意识到这场自发的学生爱国运动的重要意义。并担负起清华学生会交派的任何任务。公议节省粮饷为学运捐款,带领学生街头游行,被“军警殴打、虽天雨亦不退却”。
1923年8月17日,上海黄浦码头,顾毓琇登上杰克逊总统号油轮东渡赴美留学。同船的除了自己的同班同学外,还有陈立夫、许地山、谢冰心的身影。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顾毓琇潜心研究,四年半时间里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赶做博士论文,每于晚饭后入研究室,夜半三时方回寓所。数年后,他的专注与努力有了收获,海外学者曾公开认为,顾毓琇当之无愧应为现代电机分析的奠基人之一。
1926年2月,24岁的顾毓琇发表四次方程通解法,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人们对这位年轻中国学者表现出的天分,表示惊叹。数年后,顾毓琇的“顾氏变数”获得被称为电机与电子领域“诺贝尔”奖之誉的“蓝姆”金质奖章。5年留学期满,顾毓琇没有过多停留,立刻返回灾难深重的中国。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