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1989年11月,邓小平辞去了自己最后一个职务,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在这个院子里,卓琳可以安安静静地和邓小平享受晚年时光,作为妻子和相伴一生的“卓秘书”,卓琳知道邓小平爱看书,看马克思、列宁著作,及中国历史经典书籍和中外文学名著,她就很注意为邓小平收集,借阅,邓小平喜爱孩子,卓琳就给家里的第三代规定了特殊“工作”,58年来,她的精力都放在了照顾邓小平和孩子们身上。
邓榕:晚年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家就有孙子孙女了,那时候我妈妈就规定了,我们家的孙子孙女就有一个工作,从最小的时候开始,会走路了以后开始,甚至于不会走路的时候开始,他们就要做工作,这些孙子孙女的工作是什么呢?就是每天定时地要来看爷爷,要来亲爷爷,要来在爷爷面前坐一坐,这是我母亲规定的。
解说:1997年2月20日早晨,所有的电视和广播都传出同样的声音,邓小平同志患帕金森病晚期,并发肺部感染,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抢救无效,于1997年2月19日21时零8分,在北京逝世。卓琳带着全家人来做最后的告别,病床前她深深地向相伴一生的爱人,做最后的吻别。卓琳伴随邓小平走过了58年的风雨人生,此后,每年的2月19日,她都要在院子里撒满花瓣。
卓琳:他去世了,我们全家人都很悲哀。但是这是自然规律,你也没办法,去世的纪念日,我们就预先买了些花瓣,就在院子里撒,一边撒,一边说,老爷子给你撒花了,你听见了没有,一边还说话,还叫他。
邓楠:每年他的生日,我们全家人还像他活着一样,大家一块儿给他过生日。
卓琳:对,一大长桌子,也有客人来参加。
邓楠:还像他活着的时候一样。
卓琳:纪念他。
曾子墨:邓小平去世后,卓琳老年的娱乐生活就是在家听京剧,她保留了很多京剧名角的唱片和录音带,谁都不能碰,电视上只要有戏曲节目,她一定要看。卓琳还三次到著名剧作家马少波家中,为此马少波写诗:“戏文兴盛赖关情,问计宏图会老兵;寒舍三临倾肺腑,自应探宝加鞭行。”
解说:邓小平晚年曾说过,他想活到1997年,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他想活到2000年,亲眼看一看中国人民的小康生活,卓琳认真地替他实现了这个愿望。
卓琳:他原来说,香港回归了,我一定要到香港去看一看,自己收回自己的土地上,结果,他没等到这个时候他就死了,后来,香港回归的时候,我就代表他,带着孩子就到了香港。
江泽民:历史将会记住,提出“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的邓小平先生。
董建华:今天我特别高兴,卓琳女士能够来香港,参加回归的盛事,我们对卓琳女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敬意。
邓榕:我们可是很隆重,比我妈妈出国,作为贵宾访问任何国家都要隆重。
邓楠:我妈妈因为平常她很随便的,而且她不太出门,所以她也没有什么好的衣服,所以那次为了去香港的话,就专门做了几套衣服,很早时间就开始准备,做了几套衣服。
我觉得她是非常,觉得这是为我父亲要还这个愿,所以她也是非常看重这个事情,也很激动,我记得那时候到了香港,我们两个陪着我母亲,帮她准备,那一天晚上,她都没睡好觉,她没怎么睡觉。
邓榕:她就没怎么睡觉,一会醒一会醒,老问时间到了吗?时间到了吗?
解说:邓小平逝世后,卓琳恪守着邓小平关于“不要到外面去工作,言行要谨慎”的提醒,在北京家中安享着晚年时光,夫妻俩58年风雨中结成的深厚情义,全化作花雨飘洒。
邓榕:他们虽然表面上的性格是差别很大的,但实际上他们有非常多的共同之处,他们夫妻俩的生活中间,比如说,他们两个人都是非常真诚的人,他们都是很纯粹的人,都是非常纯粹的,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心计,就在生活中间,不是说很有心计的,很纯粹,他们对生活的要求也比较简单,但是他们又是非常纯粹的,所以他们的爱我觉得是,他们俩虽然性格,表面上性格不一样,但实际上他们的心底,他们的内部,就是他们有很多内在的东西,都是非常相通的,都是很融和的。
邓林:你还真别说,我呀,没见过我爸爸妈妈吵架,我觉得我弟弟妹妹大概也没见过,几乎没有红过脸,我觉得我爸爸妈妈他们两个,最重要的是互相特别信任,非常信任,互相做什么事情都相信,我妈妈做这个事情那个事情,我爸爸都认为是对的,然后我爸爸做的事情,包括文革后来被打倒,我妈妈也绝对没有二心,就是说我要跟他离婚,或者要跟他划清界限,没有。一直跟着我爸爸,相濡以沫,我觉得他们两个人的关系,我认为应该是典范。
曾子墨:女儿邓林说卓琳自己没留下什么钱,她的钱差不多都捐了,卓琳多次给希望工程捐钱,给曾经照顾过孩子们的太行山老区捐钱,给她喜欢的《红楼梦》研究会捐钱,给儿子从事的残疾人福利事业捐钱,汶川地震,卓琳寝食难安,准备把多年的积蓄捐给红十字会,为此她还向家人筹措了一些钱,凑足十万元全部捐了出来,她说“为帮助灾民她愿竭尽全力”。感谢您收看《我的中国心》,下周我们再见。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