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景德镇回来的途中,从中办干校找到老秘书王瑞林,并把他带回南昌的家中,多年没有见面了,大家都很感慨。
过了进贤,当日到达景德镇,在市委招待所下榻。父亲对市领导说:“景德镇很有名气,我小学念书时就知道,这回要好好看看。”在景德镇,父亲一行参观了几个比较大的瓷器厂和陶瓷馆。在参观为民瓷厂时,一个工人认出了来人,脱口喊了一声:“邓小平!”这在车间里的工人们中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10日下午到光明瓷厂,父亲在这里参观整个生产过程,详细地询问生产情况,询问工人的收入和生活情况。临走时,他们刚刚上车,没料想,各车间的工人,像约好似的,都拥了出来,呼啦一下子把汽车围在了中间。不知是谁带的头,工人们热烈地鼓起掌来。看见工人们热情热烈的欢迎,父亲立即下了汽车,向大家招手,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感动。许久,父亲一行才在工人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坐车驶出了工厂。
在景德镇,母亲买了一些普通的实用餐具,准备带回南昌给孩子们。当地的干部说,怎么不买点好的?母亲说:“别看以前在中央工作,我们也是普通家庭。”景德镇市的同志们对父亲一行十分热情,临走时,送给父母亲四只精美的瓷瓶。父母亲十分感动,将瓷瓶带回南昌,再带回北京,一直将其珍藏。
11日离开景德镇时,父亲充满感情地对市领导们说:“景德镇不仅是瓷都,而且世界有名。景德镇的工人是有创造性的,劳动能创造世界。”
从景德镇回来的路上,因得到通知,中央同意他见王瑞林,父亲一行便直奔进贤。中午时分,当他们到达进贤中办“五七干校”时,看见当时在“干校”任副校长的李树槐在门口迎接。李树槐原来任中央警卫局副局长,“文革”前和我们一家人相当熟悉,到此时也是多年未见了。他深情地对父亲说:“老首长,你来了我们很高兴。没想到在这儿见到你。”父亲看见李树槐也很高兴,他说:“我来这里是想见见王瑞林。”李树槐立即说:“可以。我们马上派人叫他去。”
此时王瑞林还在田头劳动。有人到田间通知他:“你的老首长看你来了。”王瑞林先是一愣,随即上了来接他的吉普车,匆匆赶到招待所。见到几年未见的老首长,真是百感交集。这次能够见面,实乃劫后重逢。看着王瑞林消瘦而晒得黑黑的面颊,看着他一腿一脚的泥巴,父母亲都很激动。他们专程来进贤,就是为了要看王瑞林。没想到,原来那个年轻精神的小伙子,如今已经年逾不惑,一副满面风霜的样子。父亲为人一向寡言,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从不多说。虽然不会多说,但他内心的感情却是极其丰富的。特别是对王瑞林这样跟随他多年的秘书,更是感情很深。这种感情,不同于对自己子女的骨肉亲情,但却又极其相似。大家一起吃完午饭,父亲对李树槐说:“我想带王瑞林回南昌去住两天。”李树槐爽快地答应了。王瑞林随父亲一行回到南昌。在步校的小楼中,王瑞林见到了奶奶和家中的一大群人。几年没见,大家相互询问着对方的遭遇,其中的沧桑辛酸令人难过,也令人感叹。像家人一样在步校住了两天后,王瑞林要返回进贤“干校”去了。我们全家人把他送到门口,大家依依不舍,但却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再见。
父亲头戴奶奶做的小布帽子,抱着小孙女眠眠。父亲笑得开心,眠眠哭得也来劲。
晚上八点左右,父亲母亲回到了家。一进家门,饭也不吃,赶紧上楼,要看外孙女。
邓楠把怀中的女儿交给爷爷奶奶。爷爷和奶奶,你抱一下,我抱一下,喜欢极了。可那个在襁褓中的小家伙,闭着个眼睛,皱着个鼻子,脸蛋儿挣得通红,好像挺不满意似的,在那儿直吭吭。不过,这个吭吭声细细的、嫩嫩的,让人觉得还怪好听的。爷爷说:“我们家里不分内外,都叫孙女,都叫爷爷。”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毛毛 邓林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