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抗战之名存旧事:民间博物馆收藏南京记忆
2009年12月13日 11:56北京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追问历史的人

■有一个专门展柜属于张纯如

在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有一个专门的展柜是属于张纯如的。那里面是一张1995年来南京采访时,她给江苏社科院研究员王卫星教授的名片;她委托给杨夏鸣教授保管的四盘录像带;她父母2007年的今日,题赠给吴先斌的她那本《南京暴行——被遗忘的二战浩劫》的中文译本。

那四盘录像带,是张纯如1995年来中国采访幸存者时所拍。当日,因为是持旅游签证来中国,担心回程时这批资料在海关会被查扣,所以留在国内委托给杨夏鸣教授保管。“杨教授听说我要办这个馆,征求了张纯如父母的同意后,把这批录像带捐赠给我们保管。除掉这份藏品本身的价值以外,我个人尤其心存感激的是,这是史学界和张纯如的父母对我的一份信任和托付。他们认为我这个博物馆能做得好,他们认同民间博物馆将是中国博物馆发展的趋势。”

在那份资料里,张纯如共计采访了9名幸存者。今天,那9名老人中的8个已经不在了,唯一还健在的就是夏淑琴老人。14年前,国内还没有那么好的条件,她用影像来记录对幸存者的采访,是吴先斌看到的第一个。在她采访的1995年,那些幸存的老人们都相对年轻,无论记忆还是表述能力都相对完整。他们那时候讲出来的东西,都更客观、准确。

“那里面,张纯如自己只有一个镜头,就是她采访夏淑琴老人的时候,那时候老人是中山陵园的一个清洁工,在美龄宫打扫卫生。采访中,架在一旁的摄像机掉下来一次,是开着机的,她过来拎起来那一下,摄像机一下子对到自己,就那么一个镜头,她穿着夏天的格子衣服,说了一句sorry。”

12月10日下午,随吴先斌去南京师范大学听张连红教授给研究生上课,题目是“南京大屠杀中的人性”。南师大就是72年前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当日南京城破之时,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已经迁走,美国人魏特琳女士是受校董的委托,留下来保护校产。最终,她领导的金女院难民所收容佑护了一万余名中国妇孺难民。在这里,她曾经被日本人罚在难民区门口下跪,因为她坚持从日本兵的身下抢出受辱的妇女;她曾悄悄叫过那些身上挂日本军旗的中国小孩,告诉他们:“拿掉它,你们的国家还没有亡。”在70多年前那些没水没电的冬夜,她们偷偷溜出安全区去为难民找生火的煤,每一次都要准备好可能迈出去就有去无回。

今天,南师大校园偏僻的一隅还有她的塑像,上面刻着“金陵永生”。不远处的树阴里,有年轻学生在吹笛。更远一些,曾经在70多年前收留那些孤苦无告难民们的老楼,而今挂着“随园音乐厅”的字样,楼上有歌声不断飘下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我们研究南京大屠杀是一种求证性的,就是它一定要证明南京大屠杀。我们现在是一种求实,就是事实是什么,然后真正去思考这个战争、这场暴行,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真正对民族有用的是我们反思自身的问题。我们爱国究竟是情绪上的爱国,还是心灵深处真正要去改变我们自身来爱国,这两个差距是非常大的。”张连红教授如是说。

“吴先斌办这个民间抗战馆,我很敬佩他,礼拜天早上大部分人是喜欢睡懒觉的,但他早晨4点钟就要起来到鬼市上去找资料。那很不容易,而且还能够把它整理出来,形成一个专题,给愿意参观的人,让他心灵感受到一种冲击,让他以后对正义公理这种人类最高的东西能够有一种追求,形成一种氛围去促进他们。这种,社会一定是需要的。一个国家的强大来自于民间。日本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大部分都是市民。那个松冈环,一个小学教师,出了三本书,纪录片也拍了,就是一个执着。今天,吴先斌的民间抗战博物馆已经是民建江苏省委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常人大开会也都会到他那里去看。这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记。”

几天前,12月9日,第67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揭晓入围名单,张连红和吴先斌共同出任历史顾问的《南京!南京!》,代表中国内地出征争夺5席最佳外语片奖提名。提名名单将于12月15日公布。

<<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
博物馆   南京   抗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吴菲 摄影/沈煜 供图/吴先斌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