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军队扫灭南汉最终统一岭南的战争
2009年09月03日 10:57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宋朝]

秦始皇灭六国,实现军事政治统一中国后,随即实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的政策开启了经济文化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汉武帝独尊儒术,知识界开始普遍接受儒家的大一统思想。隋唐时期创始的科举取仕制度,把大批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知识分子送上统治阶层。隋唐几百年统一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大一统观念深植于民族心理之中。一统中华成为人们心目中治乱兴衰的灵丹妙药和必然归宿。在分裂割据的纷乱里,军事力量强大的王朝往往成为一统天下的符号,多数对手则闻风丧胆,失去了勇气和力量。

中原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比较大。这是大一统观念的温床。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们比南方人体魄高大魁梧。当时军队使用的还是弩、弓、箭、刀、矛等冷兵器,高大魁梧的士兵在战争中自然占据优势;北方军队在和游牧部族的作战中,也锻炼了自己的骑兵。因此,中原统治者与南方统治者相比,不但具有很强的统治全国的野心;还比较容易拥有强大的军队。南方政权在强大的中原政权面前的弱势心态早已形成。

宋军承接中原政权后周的军威,打了不少漂亮仗;对后周宿将李筠的战斗,“挫英雄之气,服天下之心”。宋军先声夺人的气势,使南方对手普遍感到畏惧和气馁,预感赵宋王朝行将统一中国。乾德元年二月,后蜀官员孙光宪对蜀主孟昶说:“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圣宋受命,凡所措置,规模益宏远。今伐文表,如以山压卵尔。”南汉大臣邵廷琄也一再告诫刘鋹:“汉承唐乱,居此五十余年,幸中国多故,干戈不及,而汉益骄于无事。今兵不识旗鼓,而人主不知存亡。夫天下乱久矣,乱久必治。今闻真主已出,将尽有海内,其势非一天下不能已。”这是南方各国无一具有抵抗宋军坚定信念的心理基础。

刘鋹在宋朝大兵压境前后,既不称臣奉贡,又不倾力加强防卫。他对这些行动显然不抱多大希望。他心存侥幸,期盼宋朝主动停止对岭南或岭南的部分地区的进军,同时做好万不得已,下海逃亡的准备。开宝三年十一月,刘鋹听说宋军已经攻占连州,便说:“昭、桂、连、贺本属湖南,今北师取之足矣,其不复南也。”这句向来被认为很愚蠢的话语,却反映出刘鋹真实的心态。宋军进入广州的前夜,南汉宫中起火。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记载:“李托与内侍薛崇誉等谋曰:'北军之来,利吾国珍宝尔。今尽焚之,使得一空城,必不能久驻,自当还也。'乃纵火焚府库、宫殿,一夕皆尽。”刘鋹后来虽然把焚烧宫殿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但这个行为与他失去连州后的心态相通,也是希望宋军因而止步,不再南下广州。

宋人吕祖谦颂扬宋太祖:“一举而平荆湖,再举而平蜀汉,三举而平刘鋹,四举而平李煜。兵锋所向,如雷如霆,如摧枯如破竹,无不陨灭者。”吕祖谦列举的全是削平南方政权的战争。这些战役确如摧枯拉朽,耗时费事最多的南唐之战不过一年零三个月便告结束。但宋朝的统一道路并非一马平川。建国第一年,宋太祖已经打算攻取北汉。经过20年时断时续的战争,皇帝还一再亲临前线,到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朝才征服北汉。至于收回契丹所占领的燕云十六州,则更是北宋一代又一代皇帝遥遥无期的梦。

宋初南汉等南方政权被迅速扫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长期积累而成的文化心理不但对宋朝的统一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探究两宋以后中国社会分裂割据何以明显减少,大一统局面何以空前稳固的一把钥匙。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