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时代的反革命:教师不慎将排球打在主席像上
2009年10月09日 15:54凤凰网知青 】 【打印共有评论0

宜昌市第六中学 朱牧生一段难忘的教学生涯

一位教师在给学生上体育课时,不慎将一个粘有泥污的排球,打在了室外山墙面上的毛主席头像上。这一“现行反革命”行为显然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这位教师经过一番批斗后被取消教书资格,下放到田间监督劳动。于是就有了我的教学生涯。

四十二年前的一个秋天,一辆拉日用品的马车,捎起了我和我的两件简陋的行李。把我从劳动过三年多的连队,送往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腹地的另一个生产队的学校去教书。

时候既然是秋末,戈壁沙滩上显得并不十分炎热。马车沿着沙丘间弯弯曲曲的小道前行着,长在道路两旁的沙丘上,零零星星的芨芨草,红柳和梭梭柴(沙漠中的一种乔木)在沙漠中的小旋风中摇曳。极目南眺,在蓝天白云下,可见一百五十多公里外的巍峨的天山山脉山头上的皑皑白雪,举目北望,只见千里瀚海,沙丘如波,层层叠叠,涌向天际…….。

经过近四个小时的颠簸,马车终于停下来。我来到了一个曾经囚禁过劳改犯的地方。随着岁月的流逝,原先这里绝大部分犯人已经刑满释放(一小部分未获释的犯人迁走)。可能是很多过去的犯人刑满后自觉“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或许鉴于戈壁滩外严峻的阶级斗争形势,(时值文革期间)。他们不愿回原籍,接来妻儿,或者找来对象。由当地政府统一安排工作,开荒种地,就地安顿下来。故而称其为“新人队”或称“新生队”。大批刑满人员集中安置,这实在是建设兵团才有的一大“特产”。又因为这些新生人员也有孩子,所以队里建起了学校。

学校建在队部的西南角。占地约三亩多,是一块不能生长庄稼的盐碱地。用土坯垒成的墙,用粗树杆做成的梁,用草泥树枝盖的顶。五间不大的教室和一间办公室,呈L字形的摆在那里。课桌、讲台都是用土坯垒成的,不过讲台上有一层薄薄的水泥,显示了师生的差异。在讲台后的墙面上抹上一层水泥,再刷上一层黑色的油漆。这就是黑板。一块报废的履带拖拉机后驱动轮,锈迹斑斑地悬挂在操场边上的用两根树棒支立的架子上,一根敲钟的铁棒斜插在轮洞中,这就是学校上下课的信号“铃”。操场上有两个用土坯垒起的乒乓球台,有一个大约四米宽、五米长的沙坑(沙坑里的沙子是绝对免费供应的)。还有一个常年不见网子的“羽毛球场”。是师生们进行身体锻炼和上体育课的工具和场所。

全校八十多名学生,程度分别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都有。共有教师四人。队长就学校的校长。

按国家统一规定,学校开设了全日制初中、小学必须开设的全部课程。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了完成教育计划,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是多面手。我既教初一、二年级数学、又教物理,还兼交三个年级的体育课。小学部采用复式教学;每个教室一般有两个年级,教完一个年级的部分学生的教学内容后,就布置作业,让他们自己去做。再转向另一边的另一年级的学生授课。虽然每天有六个课时并兼自习辅导,由于每个年级学生人数不多,对于一个刚刚脱离繁重体力劳动,且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倒算不得什么。每天批改完为数不多的作业后,还能挤出不少时间休息和备课。

北疆的冬季是漫长的(每年十月底至第二年五月初)每当进入十一月份,教室的前后门上都钉上了棉布帘子。用树棒棒做成的窗格上,早已用草泥泥上了双层透明的塑料薄膜。教室的前后都有用小土坯砌成取暖的火墙和炉灶。每天清晨,值周的学生总是在家里带来一小捆柴火(沙漠中生长的梭梭柴),用麦草引燃后,教室里烟雾弥漫。凝结在窗外塑料薄膜上的冰雪(冬季可冷到零下38度),使教室显得异常昏暗,没有电灯,学生们用墨水瓶改装成的煤油灯在浑浊的空气中闪烁着微弱的光亮。老师们就在这微弱的光线下开始讲学。而用水泥砌在墙壁上的黑板,由于师生呼出水蒸气的缘故,常常会写不出字来,粉笔折断是常见的事。只有在临近中午或遇上有阳光的好日子,教室才会显得亮堂一些。

好在学校在沙漠深处,所以受外界的干扰极少。那时既没有电视机,也没有移动电话。连一台收音机都没有。不可能有网吧的干扰,更没有听说有什么歌舞晚会和学生举办的生日派对。学生除参加一定时间的劳动外就是读书。在特定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个个显得老成,他们知道,只有读好书才有可能是他们唯一出路。

老师辅导都是义务劳动。没有任何报酬。那时我还是单身汉,尚知“有教无类”的道理。也不顾及什么划清界线,常常走家窜户,给学生辅导。所以,我带出的学生在全团统考中总是名列前矛。由于成绩斐然,三年后我调到了团部高级中学。

几十年来,从北方到南方,从边疆到江南,我教过小学、初中、高中、教过成人,也教过学历未达标的干部。送走过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亲眼见到各级各类学校由简陋变得美丽、壮观。教育教学的硬、软件设施不断更新,越来越现代化。一批批教学新秀登上讲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事业蒸蒸蒸日上,如日中天。心中充满着无限的喜悦之情!然而,在这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终生不能忘记的是:四十多年前,执教在沙漠深处,在充满着烟雾,昏暗的煤油灯下,一群穿得破旧的孩子,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大眼睛。                     2009-10-7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朱牧生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