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回归农场
第三天下午同学们信守了对包政委的承诺,一人不缺的乘同一次火车回到农场。包政委却食言了,没有派车送我们回分场。来接我们的是分场一台拖着一辆挂车,那种很大轱辘的《千里马-28型》胶轮拖拉机。
回到分场后相安无事,没有人受到那个年代时尚的批判斗争之类刁难。有些意外的是,回家事件中出头露面较多的耿××出任了男排排长,没有参与回家事件,原来的那位排长降职为副排长。
我们这一批人被称作知青一连,后来又有知青二连、知青三连的到来。连指导员、连长均由原来的管教干部担任。连长是一位山东籍解放战争时期的老革命,五十多岁了,对人和和气气的,从不发火;指导员四十来岁,一直不知道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只感觉他盛气凌人,革命得很,能折腾人。学习时连长说差不多了,他一定说再念一段。知青们没少给指导员出难题,不时地捉弄他一下,没多久,他升官调到场部当了政工组副组长。
我很幸运,要比去兵团,和其他农场,插队的知青好许多,过上差不多两年每天有一餐大米饭,两餐馒头的日子。我下乡的那个城市正处在每月每人只供应1市斤大米,五市斤标准面粉,三两豆油的年代。
刚来的那两个月,每月发二十元,吃饭不花钱。1969年1月1日起,每月发32元。吃饭要自己买饭票。
五、政治学习和大批判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政治学习、思想教育是第一位重要的事情。人人都要深刻改造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刚开始的那几天,除了被指定的值日人员要做些担开水,洗脸、洗脚水,烧炕、烧取暖炉子一些劳动外,没有其他的生产任务。整天只是政治学习和接受思想教育。
早上六点起床,七点半到十一点半学习《毛泽东选集》中的《老三篇》等著作,《毛主席语录》,毛主席的最新指示,《红旗杂志》、《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的社论及大批判文章。下午一点到五点,晚饭后七点到八点半继续重复上面列举的内容。被当时称为“雷打不动”的晚八点半,开始集体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节目。遇有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会即刻绕分场区敲锣打鼓游行几圈已表庆祝。
隔三差五会在政治学习中夹杂一些批判斗争大会。批判斗争的对象是农场已经揪出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地、富、反、坏、右”及“牛鬼蛇神”。有时候是总场用大卡车押解来的总场一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地、富、反、坏、右”及“牛鬼蛇神”。这样的批判大会声势浩大,次数不是太多,一两个月有个八次的。批斗次数多的要就地取材,那就是本分场关押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地、富、反、坏、右”及“牛鬼蛇神”。
农场的第一次批判斗争大会,是批判斗争“刘少奇的孝子贤孙,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宋大队长”!会场的横幅就是这样写的。只是“宋大队长”几个字上打了个红“×”。
第一次“刘少奇的孝子贤孙,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宋××”批判斗争大会,由分场革命委员会主任亲自主持,政工干事公布宋××的滔天罪行:“忠实执行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不抓阶级斗争,对阶级敌人心慈手软,对革命干部、职工实行资产阶级的管、卡、压;……。”然后是贫下中农代表发言批判,称其是死不悔改的走资本主义当权派,一贯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唱反调等等。
批判发言中间不时有人引领呼喊口号:“打倒刘少奇!打倒宋××!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万岁!……。知青代表、职工代表、家属代表依次发言批判后,民兵将被批判斗争者押出会场,在一阵革命口号声结束批判斗争大会。
已被关押,时常被押来批判斗争的赵××,是马车班的车把式(车老板),因其喝茶、喝酒姿态怪异,很像旧社会的地主老财的样子。其本人又时常吹嘘他们家过去如何富有?被革命群众怀疑为在逃的“地、富、反、坏”分子。每次批判斗争时,他都会痛哭流涕的向毛主席保证自己是好人。记忆当中,它被批判的次数最多,因为他死不承认自己是“地、富、反、坏”分子。
落实政策阶段,去他家乡外调的人查明:他家几代人给地主扛活,地地道道的雇农出身。让地主老财的生活方式给腐蚀了。没想到学学样子,吹吹牛惹出一场大麻烦!
稍不留心惹来被批判斗争麻烦的,还有我的知青战友韩×。记不得是哪次批判斗争大会呼喊革命口号的时候,喊完打倒刘少奇之后,他鬼使神差地多喊了一句:“打倒×××”!那可是最不能打倒的人呀!可怜的小战友,瞒报年龄下的乡,还不到十五岁;只读过小学二、三年级的一个孩子;立刻被揪出和那些被批斗对象关押在一起。被批判斗争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得以解放。
随着时间的推移,批判斗争的内容不断的适时变化更新,由“批林批孔”到“反击右倾翻案风”,……。只是召开批判斗争大会的频次越来越少,人们参加批判斗争大会的激情也在逐步减弱。
六、第一项生产任务
1968年11月中旬,一场大雪把200多公顷玉米埋在了地里。知青们提前结束了整日政治学习、思想教育生活。
那一天连长说:“革命的知识青年们,革命委员会决定,抓革命促生产,从今天开始出工拉玉米”。
生产劳动从这一天开始成为“下乡知青”的主业。
雪后的大晴天,天上没有一片云,地上没有一丝风。20多厘米厚的积雪覆盖着200多公顷连成一片的玉米地,雪在阳光的反射下,虽有些耀眼却壮观极了!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远处一望无际,洁白无瑕;近看一列凸起的圆堆,两行隆起的长方形,又是一列凸起的圆堆,……。像极有规则的几何图形无限的延伸过去,给你无限的遐想。难得见到的这么洁净、方圆规矩的世界!
凸起的圆堆是已经掰下的玉米棒,长方形是堆放在那里的玉米秸。我们的工作是把玉米棒运回场院。
第一次生产劳动的新奇,那么洁净、方圆规矩世界的感召,解脱了学习的沉闷枯燥。大家都十分卖力气,扒开积雪,将玉米棒装进土篮,倒进东方红链轨拖拉机牵引的拖车,一车一车又一车的运回场院。一上午竟运回20多车,据说是创造了此项生产劳动的新纪录。连长一个劲地夸:知识青年真能干!
下午,又增加了一台运玉米的车,情景却和上午大不一样。不知道是知青们力气不行,还是兴致消失了,劳动的劲头和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下午勉强运回十来车,增加的那台车根本就没派上用场。
这一天,我目睹了大自然带给人们的洁净无瑕,感受到了生产劳动时的欢快,也体验了劳累和艰辛。
下午上工时,地里的积雪开始融化,先是检玉米棒的手开始湿漉漉,接着鞋子也湿透了。此时的腰杆也不向上午那样灵活,弯下去就再也不想直起来。
收工回来,鞋子已经湿得不能再穿了。只有一双棉鞋的我,明天穿什么呢?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李青屿
编辑:
刘延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