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具体操作过程
巴黎和会会场
在列强决定牺牲中国的利益之后,顾维钧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力图为国家争取最大的利 益。
1.表示抗议。顾维钧明白山东问题已经很难挽回,中国只能改变策略,力争申明保留后 签字,即对条约有关山东问题的声明持保留立场。但是,美国、法国等列强明确反对中 国对和约申明保留后签字。于是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为中国代表团起草了一份措辞强 硬的声明递交新闻界,抗议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
2.多方游说。除了抗议之外,顾维钧连续会晤了各国代表,试图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方 法,而且又进行了多次成功的演讲,得到了许多国家的同情。但是,列强交易已做,逼 迫中国代表全面接受和会的安排。
3.毅然拒签。“中国无路可走,只有断然拒签。”这是在没有国内指示的情况下,顾维 钧毅然决然作出的决定。1919年6月28日是中国外交史上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中国代表 团集体缺席巴黎和会,在保留不成的情况下,拒绝签署对德和约。顾维钧代表中国代表 团致电北京政府汇报了拒签的情况。拒签的行动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在与列强交涉中“ 始争终让”的惯例。在中国需要她的外交官为主权挺身而出的时刻,31岁的顾维钧义无 反顾地承担起了历史的重任,他的爱国行动被永远载入了中国外交史册。
四、启示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拒签行动顺应了民意,得到了国内民众和舆论的支持和欢迎,赢得 了国际社会的尊敬和钦佩。从这一外交案例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对于外交官来说,祖国高于一切,使命重于泰山。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表现堪称典范 。
在参加巴黎和会之前,顾维钧的妻子唐宝玥因西班牙流感刚刚去世,而在十天之内使馆 内一位二秘的儿子和一位三秘的太太也死于同病,整个中国使馆笼罩在悲伤、消沉的气 氛中。唐宝玥去世时留下了两个孩子,第二个孩子出生仅几个月。家庭的巨大压力使顾 维钧曾一度考虑过辞职,并且递交了辞呈。但这是中国外交的关键时刻,而北京政府实 在无法找到比顾维钧更为合适的人选,因此出于报效国家的考虑,顾维钧最终还是收回 辞呈,毅然接受了参加巴黎和会的任命。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可以有许多选择。顾维钧在中国代表团中年龄最小,资历最浅,可 以不必为代表团的成败承担过多责任。但是,顾维钧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承担 起了代表中国的主要责任。他凭借高超的外交技能、渊博的学识,精心准备了在和会上 的每一次发言,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在和会的最后阶段,面临严峻的局势,中国代表团四分五裂。但此时,顾维钧没有退缩 ,而是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了历史的重任,率领中国代表团坚决拒签《巴黎和约》,维护 了国家的尊严,为近代中国外交写下了绚烂的一笔。
总之,顾维钧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为国家利益竭尽全力的行动,反映了他的拳 拳报国之心,值得每一位中国外交官学习。
(二)把握民心和国际大势的历史潮流
顾维钧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官,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准确把握了历史的发 展方向。
面对列强逼中国签约,中国内部又四分五裂的危机局面,顾维钧保持了清醒的头脑。“ 五四运动”在国内声势浩大,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德国租借地的愿 望是民国政府无法阻挡的。虽然中国驻法公使胡惟德、驻意公使王广圻等主张保留不成 就签约,而中国政府当时也已决定签字,外交总长陆徵祥对此也持默许态度,但是顾维 钧认识到了民心不可侮,民意不可违,中国要求自由、独立和解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 势,因此他最终选择了拒签。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优秀的外交官必须具有历史的眼光,看到 世界的潮流,在重大问题上作出有利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符合历史潮流的正确选择。
(三)弱国有外交,更需要杰出的外交家
“弱国无外交”是概括近代中国外交屡遭屈辱最常用的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弱国在 外交上无事可做。在国际外交史上,小国、弱国外交搞得很漂亮的事例并不少。顾维钧 在巴黎和会上的表现,是对“弱国无外交”这一提法的有力挑战。实际上,越是弱国就 越需要外交。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