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失败与护国战争的成功
2009年04月24日 03:41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已有评论0

镇压二次革命胜利之后,袁世凯开始骄狂起来,越来越趋向于独揽权力。结果,他的统治基础却日益萎缩了。1913年10月,袁世凯强迫国会先行选举他当上了正式大总统。11月,又宣布取缔国民党,无论参加还是没有参加二次革命的国民党议员,都被取消资格。这样一来,由于国会达不到开会的法定人数,等于解散了国会。袁世凯摆脱了国会这个累赘,进步党人也就失去了政治上的存身之地。梁启超和进步党作为袁世凯对付革命党的同盟军,开始感到被冷落。而所谓制定宪法,也从此停摆。12月,袁世凯召集政治会议作为总统的咨询机构。根据政治会议决议,于1914年1月下令停止全体国会议员职务。这个解散国会的命令,由国务总理熊希龄副署生效。熊是进步党员,1913年7月由袁世凯任命,组成了所谓的人才内阁。国会解散,这个人才内阁也就被袁世凯一脚踢开,梁启超一派落入了兔死狐悲的境地,为以后发动护国运动落下了伏笔。但他们对袁世凯仍然抱有希望。3月,袁世凯又召开约法会议,60名议员实际上由袁世凯遴选,制定了《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规定,总统“总揽统治权”,“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总统“对于国民全体负责”,也就是不对任何民意机关负责。建立起总统独裁体制。袁记约法规定成立参政会,作为总统的咨询机构,参政员由总统遴选。同时,由参政会起草宪法,由大总统召集国民会议决定。而所谓宪法和国民会议,事实上一直为袁世凯搁置,没有推行。袁记约法完成了总统独裁的政治体制。但是,梁启超所期望的袁世凯的开明性在哪里呢?

杨度和梁启超看到的危机

从1913年10月袁世凯当选为正式大总统,到1914年5月1日袁记约法公布,袁世凯完成了总统独裁体制,中华民国的共和体制已经名存实亡。除了一些毫无权力的咨询机构,袁世凯实际上已经与皇帝无异。他为什么还不满足呢?是虚荣心作怪,还是为了确保子孙的权力继承?如果说袁世凯只是为了个人的野心,那么大好人杨度为什么也要袁世凯称帝?事情恐怕有它自己的道理和逻辑。

袁世凯的美国政治顾问古德诺,就认为中国采用君主制比较好。他写道:“民智低下之国,其人民平日未尝与知政事,绝无政治之智慧,则率行共和制,断无善果。”孙中山也主张通过训政时期来提高人民参与政治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宪政。国民党在统治大陆时期,一直实行训政和独裁制。当然,古德诺提倡君主制的理论前提,不是要搞什么封建复辟,而是希望逐步推进现代民主。他认为,中国要生存和发展,一定要实行立宪制,而在中国君主立宪制比共和立宪制的可行性比较大。也就是说,中国只有在君主制之下,才能慢慢地推进民主(开明专制)。古德诺也只是一种理论推理,并不敢肯定在当时形势下,确实具备了由共和制改为君主制的足够条件。他最担心的问题是,在落后国家实行共和制,“元首既非世袭,大总统承继之问题,必不能善为解决”。其结果是军阀野心家们为了争夺权位,引起战争,社会祸乱不可收拾。

杨度也赞成古德诺的观点和忧虑。他认为,多数人民根本不知道共和是怎么回事,野心家人人都想当大总统,如果选不上就会用武力来争夺。而且,清帝废除后,“中央威信,远不如前,遍地散沙,不可收拾”。

梁启超并不反对他们的观点,他用一句话就塞了他们的嘴:我在十年前早就说过了。他从来就反对共和而赞成开明专制的。民国以后,他也一直在为袁世凯出谋划策,取消议会民主制,实行开明专制。

当然,上面说的还只是理论上的推理,实际情况其实更加可怕。杨度描写了军队的情况:过去的军队知道要为皇家出力,现在没有皇帝了,但他们不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军心涣散。南方的高级军官要听从下级军官的,下级军官要听从士兵的。被人讥笑为“共和兵”。北方军队虽然问题没有这样严重,但要他们绝对服从命令,不避艰难险阻,也做不到了。所以,现在民国的兵,只求他们不发生内乱就谢天谢地了,要他们能够平定内乱,抵抗列强,就根本做不到。

梁启超也描写了国家面临的危机:辛亥革命造成的灾难刚刚平复,人民还喘息未定,列强一直在威胁我们,到处都有自然灾害发生,饥饿的人民等待救济,深山老林处处潜伏着土匪。国家急需安定和治理。

杨度更预测了军阀混战的恐怖前景:“乱世以兵为先,无论何种德望学识,一至彼时,均不足为资格,唯有兵权乃为资格,然使兵力仅足迫压议会文士,而无统一全国之势力,则虽被选,仍无效也。诸将资格等夷,彼此不能相下,军人、游士又从而挑拨推排,以求他日之富贵,终必兵戎相见,相与角逐于中原。”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的军阀纷争的局面,印证了杨度的预测。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