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考略
2009年04月19日 17:56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已有评论0

20世纪初, 以黄豆为主的豆类成为中国农产品中出口增长特别迅速的品种,芝麻、花生、菜籽、棉籽、胡麻籽等植物籽实也逐渐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豆饼也成为中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商品。这一时期豆油、花生油、棉籽油、菜籽油、芝麻油、茶油、桐油等植物油出口增长也很快。1913年,豆与豆饼两项合计占出口总值的12%,超过了茶叶;1929年两项出口值合计21750万关两,占出口总值的21.4%。“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豆类出口锐减,至1936年豆及豆饼只占出口总值的1.4%。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中国芝麻多运往荷兰、德国,战时对英国、意大利的出口激增,战后日本成为最大的消费国。花生运往国外多用以榨油,少量供制作糖果,有些年份出口值也达1000万关两以上。菜籽每年出口约六七十万担,值二三百万关两,多运往日本,20年代里因印度菜籽的竞争,出口减少。花生油出口值1910年时为257万关两,1926年时已达1077万关两。桐油主要产于华中,为油漆工业中的重要原料,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对中国桐油的需求大大增加,桐油出口值1913年时为375万关两,至1927年时已达2197万关两,1936年增至4710万关两。1936年,这几项籽实及油合计已占出口总值的18.7%,成为中国出口商品大宗。

民国年间,蛋类、蛋粉出口增长也较快,是在1908年以后。1913年时蛋类及蛋制品出口值共计261万关两,1926年已达3817万关两,1929年达5000万关两以上。中国所产猪鬃,因强韧而富于弹力,且不大受干湿冷热影响,外人多用于制刷,清末民初时其出口量也在不断增长。其出口值1894年不到57万关两,1913年时已增至443万多关两,1926年时达1047万两,1936年时更达1624万两,已成为中国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清末民初世界市场上对中国的煤、铁、钨、锑、锡等矿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刺激了中国矿产品的大量出口,矿产品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输出的煤和生铁绝大部分也是运往日本。中国的锡、锑、钨等特种矿产在进入20世纪后出口也有所增加。锡锭块出口量在20世纪最初几年每年出口数万担,1910年后增加到每年10多万担,最高年份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7年近20万担。锑的出口量,由1905年的5万多担增至1917年的近60万担,其后虽有所下降,每年仍保持在二三十万担左右,约值数百万关两,约占全世界供应总额的40%以上,。钨砂的出口在20年代海关始有统计,1926年出口量约117担,值167万关两。锑、钨等主要向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出口。1928年,中国矿砂和金属占出口总值的2.1%,1936年这一比重已增为7.7%。

表4反映了1894~1936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各自占出口总值比重的变化:①原先丝、茶两项合计占出口总值比重的一半以上,到1936年两项合计已不到11%。②与此同时,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农牧矿产品需求的扩大,过去的一些小商品,如皮类、毛类、猪鬃、豆类、豆饼、籽仁及植物油等,逐渐发展成为大宗出口商品。③还有一些新的出口资源,例如蛋粉、锑、钨一类的特种矿产等,被不断发掘出来,出口日益扩大;④原先出口值集中于少数几项商品的情况已有很大改变,出口值已分散在更多的品种上,反映了出口贸易也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三、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看中外经济关系

20世纪初叶,中国已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中外经济关系日益紧密,民国建立后这种关系进一步加强。

在进口贸易方面,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及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的迅速发展,使西方工业品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品种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由于清末民初中国生产和流通的发展,以及城乡社会消费时尚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大潮和欧风美雨的侵蚀下发生的变化,从而对舶来品产生了种种新的需求,引起进口商品新品种的不断增加及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出口贸易方面,在清末民初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中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如生丝、茶叶等,生产组织落后,技术发展迟缓,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同时,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对中国的豆类、棉花、芝麻、植物油、牛皮、羊毛、猪鬃等农产品及矿产原料的需求大大增加,也导致中国出口商品品种的增加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很大变化。

这一时期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动荡,如第一次世界大战、30年代初世界经济大危机等,都对中国进出口贸易,进而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更是对中国政治经济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我们在上述关于棉纺织品、豆类及豆制品、矿产品等讨论中也有所反映。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陈争平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