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考略
2009年04月19日 17:56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已有评论0

棉布进口值在20年代以前仍有所增长,到了20年代出现了进口下降,出口上升的趋势,所占进口值比重已呈明显下降趋势,1936年棉布只占进口值的1.9%(参见表2)。不过,由于日本棉布在中国的大力推销,以及英国棉布等的竞争,直到1936年中国仍有棉布入超。

表2 中国主要进口商品所占比重变化(%)

民国年间,随着外国对华资本输出的扩大,以及中国新式工业、交通业的发展,煤油和汽油的进口逐年增加,1920年时煤油进口值约5432万关两,汽油进口值134万关两;到1928年,两项合计已逾7000多万关两。机器、车辆、化学产品、电器材料、染料、钢铁及其他金属等生产资料成倍或数倍增长。这六项商品占进口净值的比重,1913年为11.6%,1936年时达到33.7%。

随着国内轻纺工业的发展,棉花、烟叶、小麦等农产原料的进口数量大幅度增长。1920年后棉花进口猛增,开始由出超转为入超。棉花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其他依次为印度、埃及等国。1921年棉花进口量已增至168万担,价值3586万关两。1926年棉花进口量已增至274万多担,价值几近 1亿关两,入超值达0.64亿关两;1931年棉花进口量高达465万担,价值1.79亿关两,入超值达1.52亿关两。从1922年开始,外粮大量进入中国,面粉及粮食总的贸易都由出超转为入超,1923~1927年粮食进口净值年均约12239万关两,其占商品进口净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这五年间粮食入超量年均3842万担;1929年后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大量外粮向中国市场倾销,1932年中国稻米入超3832万担,小麦(含进口面粉折合数)入超4617万担。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入超如此之多的棉花和粮食,必然对本国农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表2反映了自1894年至1936年中国主要进口商品价值所占总进口值比重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过去占进口比重最大的鸦片,在民国年间虽然仍有鸦片报关进口,但其所占比重已经微不足道了;棉纺织品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占据进口商品的首位,但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其所占比重已呈明显下降趋势。如果将棉布与棉纱分开考察,则棉纱所占比重下降更快。煤油、汽油等液体燃料所占商品进口值的比重,一直处于第三、四位;粮食、棉花及烟叶等农产原料在商品进口值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机器、车辆、化学产品、电器材料、染料、钢铁及其他金属等生产资料进口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进口商品结构的上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境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陈争平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