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改革:影响全世界的“斯大林模式”
2009年08月18日 09:55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四)、国际局势的影响

以上论述的都是苏联国内因素的影响,其实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受到的国际局势的影响也很大。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不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就进行武装干涉,干涉失败后就对苏俄(后面是苏联)实行孤立。所以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危机重重,必须发展与军事密切相关的重工业。20世纪二十年代虽然苏联与资本主义强国的关系比较稳定,但是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毕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苏联认为国际局势对苏联仍是不利的,再加上苏联一直利用共产国际在各国革命,也助长了各国对苏联的敌对态度。

进入三十年代,国际局势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并且德、意、日法西斯都是反对共产主义的。尤其是德日法西斯在东西两方面威胁着苏联的安全,所以苏联就谋求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改善来遏制法西斯的势力。“30年代初,苏联提出了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苏联大力调整对英、法、美等国的关系……联共(布)中央郑重研究了集体安全的方针和构想,于1933年12月12日通过了关于开展争取集体安全的决议。”[20]。所谓“集体安全”。就是与其他资本主义强国在欧洲和亚洲建立一个区域性的集体安全体系。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苏联做了许多外交努力,比如:加入国联,与法国、捷克斯洛伐克签订友好条约。但是,英、法、美由于种种原因对法西斯实行绥靖政策,所以苏联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设想并没有落到实处。慕尼黑阴谋后,苏联与西方的关系恶化。这时,德国继续东侵,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并蓄意侵略波兰,而且与意大利一起向巴尔干扩张,法西斯的势力离苏联越来越近。所以,1939年,苏联与英、法进行会谈,争取建成一个反对法西斯的联盟。但是,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谈判破裂。所以,不久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与日本签订中立条约来保护自身的安全。

我们可以看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国际上的安全是得不到保证的。所以必须加强国防,大力发展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重工业。而以苏联的经济情况,国家必须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系统的计划,权力集中于中央。所以,这种危险的国际局势是促使这种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除了国际上的紧张局势外,还有一个原因使得苏联实行并坚持斯大林模式的意向更加坚决,那就是1929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苏联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强烈对比。“与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和经历大萧条的资本主义世界相比,中央计划经济具有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的能力,使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是可行的和具有吸引力的。”[21]因此,这种表面上相对于西方的优越性也对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五)、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一个根本中心就是斯大林,尽管以上所论述的几种因素对斯大林体制的形成起着主导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斯大林本人的因素,此模式的形成过程也成为不会我们所看到的历史。所以,研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必须考虑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就像列宁说的,斯大林是一个十分自负且非常粗暴的人。可以说斯大林本人的性格非常有助于斯大林体制的形成。他是个为达目的不惜牺牲的人,也是个固执、残暴的人,很难听进去不同的意见,具有很强的权力欲。在一个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了如此之久的国家,斯大林本人也受到了专制思想的很大影响,他本人对于民主的了解也不深刻,追求的是大权集中。“斯大林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世界观等方面,都带有农民小生产者的烙印,甚至有俄罗斯封建残余的影响。”[22]所以,有人说他“斯大林本人执拗、专横、过分严酷的性格起了很大作用。”[23]斯大林的这种性格在他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中都有充分的体现,不可否认,斯大林本人是斯大林模式形成的一个深刻的内在原因。

在以上原因的综合作用下,1936年苏联宪法正式确定了斯大林模式。

三、总论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国内外一系列复杂的困难因素,这些因素加上领导人的个人作用,最后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的,对当时的苏联的影响也是两面性的,今天去重新评价苏联、评价斯大林体制、评价斯大林,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延伸阅读

构成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

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按照他的社会主义观在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人们一般称为斯大林模式或苏联模式,或表述为斯大林——苏联模式(本文简称为斯大林模式)。它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的,后来不断巩固与发展。斯大林模式是一个统一的完整体系。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是:

1.决定社会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性质的是生产关系的性质。而生产关系的组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资料占有方式,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在斯大林看来,苏联建立的公有制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全民所有制,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高形式;二是以集体农庄为代表的集体所有制,它是公有制的低级形式,应该尽快向全民所有制这一最高形式过渡。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最高形式的理论,实际上并不来源于马克思主义,而来自斯大林主义。从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可以看到,在国有制条件下,支配生产资料的不是社会的人,劳动者并没有取得他们用于集体劳动的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权。

2.从政治上来讲,斯大林模式主要包括实行一党制,主要问题都由党决定;党政合一,党国合一;实行不受法律限制的无产阶级专政;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过程中,实际上搞的是没有广泛民主(包括党内民主)基础的集中制,把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最后集中在斯大林一个人手里;对文化、意识形态严加控制,斯大林垄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解释权。在这些条件下形成的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模式,最后发展成斯大林个人集权主义乃至专制主义。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