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改革:影响全世界的“斯大林模式”
2009年08月18日 09:55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三)、列宁逝世后苏联的社会状况

这里所论述的主要是从列宁逝世到1937年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完成这一段时期。

列宁逝世后,苏联面临着几个重大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是领导人的问题,二是政策的转向也就是如何以何种形式继续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其结果就是斯大林最高领袖地位的牢固确立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关于领导人的继承问题,列宁在病重期间已经有了明显表态。除了列宁外,当时苏共的领导人中还无法能找到一个与列宁一样拥有崇高威望的领袖,也就是说谁继承列宁的事业,都会遭到其他人的反对,而许多高层领导人又都想成为列宁的继承人。于是,列宁逝世后党内的因权力斗争而造成的分裂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其实,列宁在世时就已经很担心分裂问题了,“‘稳定性的问题基本上在于像斯大林和托洛茨基这样的中央委员。依我看,分裂的危险一大半是由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列宁认为,斯大林和托洛茨基是‘现时中央两位杰出领袖’。斯大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而性格太粗暴。因此,对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没有把握’。至于托洛茨基,列宁说他‘大概是现在的中央委员会中最有才能的人’,但‘过分自信,过分热衷于事情的纯粹行政方面’。[10]列宁担心,这两个人的不同特点会出人意料地导致党的分裂。”[11]可以看出,当时列宁中意的继承人大概是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但是两人都有自负的毛病,不管他们当中的谁掌握最高权力后都可能把国家引向高度集权的制度。而斯大林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太粗暴,也就是说他对于反对派采取的手段可能十分的极端,无疑,这会极大地削弱党和国家的力量。所以列宁对于斯大林的不放心更多些,因此,在他的政治遗嘱中“列宁严厉地批评了斯大林,特别指出他的作风粗暴以及在私人关系中不守信义,实际上是请求撤销其党的总书记职务。列宁指出托洛茨基在他的同事中是最有能力的人.”[12]所以在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两个人中,列宁应该是更加倾向于托洛茨基的。于是,列宁逝世后,两人争权夺利并导致了党的分裂。

列宁逝世后不久,斯大林与托洛茨基的冲突便公开化了。为了防止托洛茨基掌握最高权力也利用托洛茨基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矛盾,斯大林与后二者结成同盟。三人一起借口以前托洛茨基与列宁的分歧,很快就撤销了他的主要职务。不久,由于建设社会主义路线的分歧,斯大林击败了持反对意见的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

击败了三人后,斯大林提出了他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大体上包括这样几点:一是苏联可以单独建成社会主义,二是经济行政计划化,三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四是高积累高投资,也就是要求轻工业和农业为重工业作出牺牲,这与第三点紧密联系。托洛茨基与季诺维也夫以及他们的支持者反对这样的做法,他们组成了托季联盟反对斯大林,但是他们的方案却是不可取的。于是,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打倒了这些人,并在组织上清除了他们。

消灭了托季联盟后,斯大林于1928年开始实行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开始时,新经济政策并没有被废除。然而新经济政策给经济发展留有许多的自由。如果不改变或废除新经济政策,不对农村经济进行计划,五年计划就无法高投资高积累,斯大林提出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也就无法实施。所以,新经济政策的存废问题就摆在了苏联领导人面前。

新经济政策实行几年以后,社会经济得到蓬勃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严重问题。“一个是社会分化。在农村中,富裕农户越来越多……另一个问题是价格调整不好。”[13]社会分化不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希望,马克思主义是主张平均的。价格调整不好,国家就得不到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所以必须解决这两个问题。从1925年到1927年政府逐渐对农村也实行计划经济并加强对价格的控制。1927年第十五次党代表大会指出“把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成为大规模集体经济这一任务应当作为党在农村中的基本任务。”[14]十五大后,苏联就开始对农村实行集体经济,并加以计划。但是这个方针与当时农民的小农思想和当时的经济情况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引起了反抗,反抗的一个表现就是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粮食收购危机是富农的反抗造成的,于是政府强迫农民把粮食交给国家否则就对他们实行惩罚。这样国家收到的粮食就增加了。而富农这政府的这一违背新经济政策精神的强制性措施采取了反抗措施,造成了农村经济的衰退。布哈林则认为国家这样的经济措施是存在失误的,他认为是由于政府降低粮食收购价格的做法降低了农民的积极性,并且减少对工业的投资,减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在路线上斯大林与布哈林就产生了冲突,尽管布哈林的主张合理性是比较多的。但是,”他……不是斯大林的对手……斯大林决定放弃新经济政策,支持工业和农业都由莫斯科控制和管理的中央集权经济。这不仅意味着政府对工厂的继续经营管理——像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情况一样,而且意味着政府通过农民土地集体化对农业的控制。”[15]由于政见的不同,斯大林与布哈林及其支持者发生了冲突,其结果是1929布哈林与其支持者被开除出政治局,斯大林此时真正的掌握了大权。

布哈林等人被批判后,斯大林开始大规模的以行政手段实行农业集体化,并消灭富农阶级推进全盘集体化。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联共(布)还规定了集体化的完成时间,“在五年计划内,我们已经不仅像五年计划规定的那样,使20%的播种面积实现集体化,而且能使绝大多数农户实现集体化。象伏尔加河中下游、北高加索这样重要的产粮区基本上在1930年秋天或至迟在1931年春天完成集体化,而其他产粮地区的集体化基本上可以在1931年秋天或至迟在1932年春天完成。”[16]这是1930年党中央通过的文件,而在此之前,1929年斯大林就决定停止新经济政策,加快农业集体化,加快实施集体农庄的计划。到此为止,新经济政策寿终正寝,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后经济的发展就逐渐彻底的走上计划之路。在党的号召下,农业集体化和消灭富农阶级的运动广泛开展,全国各地都发生了过火行为和严重错误,实际上成了大冒进。在这样的左倾冒进的形势下,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所犯的许多错误都是十分严重的。“第一,违反了农民的自愿原则,用行政命令或变相暴力强迫农民立即加入集体农庄。第二、严重侵犯中农利益。第三、不少地区贪大求公,不仅否定了共耕社,而且越过劳动组合,直接建立农业公社。”[17]由于如此严重的错误,所以引起了许多的反抗如农民破坏劳动工具、宰杀牲畜等等。在消灭富农阶级的过程过的错误也十分严重,不仅富农被施以过重的处罚,许多中农也被错误地消灭。当然,斯大林也纠正了一些错误,但总的来说,在全盘集体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左倾错误比比皆是。等到1933年联共中央宣布集体化完成之时,苏联的农业已经被破坏得相当严重了,这也是苏联农业长期滞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样,在农村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的同时,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行五年计划到1937年前两个五年计划的任务基本完成。由于这时斯大林掌握了最高权力,成了苏联的绝对权威,所以他先前所设计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在这段时期得到贯彻,关于他的理论,上文以有所论述,这里就不再多讲。现在来看,这两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就是惊人的,不管是工业总产值还是国民收入或者是消费品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长,虽然,成就突出的表现在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方面如“1940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6倍多,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到战争前夕的1940年,苏联年产1800万吨钢,1.6亿吨煤,3100万吨石油,483亿度电。”[18],但是轻工业和农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如:“消费品增长率仅达到了指标的一半”[19],尽管没有都完成计划。至于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的问题,这个属于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所以就不做具体论述。由于斯大林在五年计划中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所以这时期的问题和缺陷也很少受到强烈的反对,等到前两个五年计划完成时,斯大林模式也就在现实层面逐渐形成并巩固下来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