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利丰厚,贾人争趋: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2009年12月30日 16:58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社会以商为末业和传统的儒学 影响 ,并不以商为荣,而是重仕轻商,追求仕宦,这样就形成了如下几个心理特点:

1.轻商重儒观。如盐商王文显之父,官教谕,职卑而贫。文显兄弟5人,文显为长,四个弟弟均望文显而立,以是文显弃儒就商,最后以商致富,为王氏之兴立下汗马之功。可是其父告老返家后,由于轻商思想作怪,首先让长子王文显分家出去,使文显大受刺激,悲作《五噫歌》,歌词中有“朝人扫除兮,出而暮思噫,清风飘裳兮,明月鉴之噫;古有履霜兮,实获我志噫”。其父听到此歌后,有所悔悟,父子才和好如初。当文显弟王珂举于乡时,其父高兴地说:“兄商而利,弟士而名,乃吾今何憾矣”[39]。又如盐商杨近泉,虽为两淮盐笑祭酒,却“独喜与士子游”,当其子杨恂举于乡时,杨近泉在淮上闻捷,掀髯喜曰:“夫我乃不以儒显,儿子以儒显矣,尚何事贾,即日弃资斧北还,与乡老结社觞咏为欢”[40]。再如盐商沈廷珍,“经商所至,必携小学通鉴,时诵习之,遇事辄有援证,工楷书,喜为近体诗”[41]。

2.锆营仕宦观。如蒲州盐商展玉泉,上数百金,得授归德之商丘驿丞,对其经营之沦盐,遂命其子掌之。临行时,高兴地对其子说:“我仕矣,得间或视尔”。展玉泉虽然只得了个小小驿丞,且受到了同业者羡慕,“荣其贾而能仕,仕而不失其世业”[42]。另外,在河东盐池专为商籍子弟设立了运学;在淮扬盐场,山西之阎、李,科第二百年[43]。下述部分盐商子弟科举仕宦资料,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3.义儒经商观。盐商王文显的观点最为典型,他说:“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所以善商者,身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善士者,引先王之经,而绝货利之径,是故必名而有成。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各守其业”[44]。

4.积德行善观。如山西襄陵人乔承统,父中盐卒于扬州,承统弃儒而贾。承统弟得罪两淮盐督,亡去,追捕甚急,承统挺身而出,就狱,五毒备至,终不言弟所在。且为行贿千金,得释。弟归家,破析己产予弟。顺治二年(105年),清兵南下,令军中所俘妇女,其家愿赎者,可放归。承统闻故旧女子多俘在中,乃遍访诸营,倾囊赎以归其家[45]。又如临猗人阎天杰,经营盐业五年,盈利数万,旋辞商归家,倡修庙宇,周济苦民,每于岁暮,设施饭衣,终身不倦[46]。

经济状况、心理状态的 分析 ,笔者认为:鉴于盐是一种专利品,获利大,以至连皇室族人也插手其间,所以在山西盐商中,势豪望族大地主不乏其人,他们上下勾结,左右盐业,从中谋取暴利,至于一般商民只能拾其残羹。从山西盐商的 发展 过程看,他们大体是: (1)以盐商起家,登上仕途,利用权势,支持其商业;(2)利用先人遗产遗资,投资盐业运销,增殖资本;(3)通过盐业与其它商业互相支持,互为补充,扩大财富。山西盐商的成功,除了极临边境的地理优势和本省拥有运城盐池的 自然 条件外,他们善于经营和不辞辛苦,也是成功之道。但由于当时的 社会主要是自然经济的格局,商品经济不够发达,以致他们虽然集中了一些资本,却不能投资于生产事业,其资本一部分被他们挥霍掉,一部分购买了土地,一部分被捐输助饷。加之,由于受封建文化的束缚,他们在心理上追求的是仕宦儒学和封建伦理道德,这种由商人到仕宦之途,而不是由商到工的道路,可以说是明清商人的悲剧。究其原,还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低之故。

注:

①   《阎古古全集》卷6。

②⒃⒇[21][22][24][25][41]《条麓堂集》卷28。

③   《明史》卷219,张四维传。

④⒁   见韦庆远、吴奇衍《清代著名皇商范氏的兴衰》、载《 历史 研究 》1981年第3期。

⑤   《扬州画舫录》卷2。

⑥   《骨董琐记全编》卷3,富室。

⑦⒀⒆[39][44]《空同集》卷44。

⑧   乾隆《大同府志》卷29。

⑨[45]   同治《两淮盐法志》卷43。

⑩   《复宿山房集》卷26。

⑾   《从政录》卷2。

⒂   《四川盐法志》卷32。

⒄   《受祺堂文集》卷4。

⒅[46]   光绪《猗氏县志》卷上。

[23][42]   《条麓堂集》卷23。[26]   《荣香室续钞》卷7。

[27] 《康熙等南巡秘记》。

[28]   伯麟《为增定禁截口盐章程并缓筹官办池盐先行详议由》,嘉庆九年五月初三日,存一档案馆。

[29] 《松龛先生全集》卷3。

[30] 《清稗类钞》第5册。

[31] 《定阳张氏族谱》。

[32]   见拙稿《五台山行宫的修建经费与山西商人》,载《五台山研究》1988年4期。

[33]咸丰《太谷县志》卷7。

[34] 《清仁宗实录》卷71,嘉庆五年七月甲辰。

[35]   见乾隆《解州安邑县运城志》卷2。

[36]   见《军机处录副》高城《审拟朱立基等如罪由》,存一档案馆。

[37] 《清史稿》卷123。

[38]   见刘德仁、薛培《略论清政府对盐商的控制与作用》( 中国盐业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

[43]   嘉庆《江都县志》卷12。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正明   编辑: 石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