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者有其屋的梦想与现实
2008年10月21日 19:21人民网-《京华时报》 】 【打印

转身以后

原深圳市房管局副局长、78岁的骆锦星知道,如今,在热闹的深圳,已经很少有人像他一样了解这座城市每栋房子背后的故事。

比如被一栋栋高楼淹没的罗湖丽苑小区,要不是小区门口明黄色外墙上的“深圳物业管理第一村”的牌匾,人们几乎已经忘记,这个水泥外墙、最高楼层不过7层、如今居住者主要是深圳中低收入者和老年人的普通小区,曾创造了中国首个商品房楼盘的历史。

当深圳的房价已经成为全国的排头兵时,“商品房”早已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名词。统计数字显示,仅在1999年,商品房的市场占有率就达到了85%,商品房从面向少数群体的奢侈消费转向普通人的大众消费。

然而,在告别了拥挤的居住记忆后,普通中国人又迎来了高房价的痛苦。

北京市民老孙一家三口,住在北五环外一套面积不到57平方米的房子中,房子没有客厅,老孙和老伴的卧室充当了客厅,30岁的儿子住在10平方米的小间。为了这套房子,老孙花光了大半辈子的积蓄。如今,儿子结婚住房又让他开始发愁,他留意着周边房子的价格,眼看着房价往上涨,“我们隔壁小区的房子,2005年卖4300元一平方米,现在涨到一万三了!”说到一路高涨的房价,老孙直咂舌。

虽然政府调控房价的政策不停出台,房价依旧像脱缰的野马,飞速上涨,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需要在新的节点上寻找思路的突破。

2007年,是中国房改编年史上又一个关键年份。

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新加坡,他此行的目的,是向新加坡的住房制度取经。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后回答提问时,温家宝说,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人均住房面积超过了20平方米,但是分布不均,特别是近些年来房价上涨较快,人们有很大的意见。

同样在这个场合,温家宝透露了中国新的房改思路。

温家宝说,在住房上,政府的职责最重要的是要搞好保障住房,让那些买不起房或者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能够租得起房、住得上房。而高档住房,则主要靠市场调节。

此后,一系列构建中国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文件相继出台。仅在北京,十一五期间,就将建设300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目前,已经至少有万余人获得了购买保障性住房的资格,他们将以低于市场价千余元的价格,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

生活方式的变迁

生活,就像《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那棵发人深思的树,幸福和不幸,都因为一套房子。

30年曲折前行的中国住房改革,留给人们一个不敢想象的居住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变迁。

如今,在中国,房子已经不再只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还是一种生活方式。

当初,在上海拥挤的弄堂里,透过薄薄的隔板,杨希鸿小声说的话,也能被邻居听到,房子是公家的,即使邻居干扰了自己的生活,她也不好意思开口说“不”。如今,在自己2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里,她可以自由安排个人的生活。她的女儿还参加了小区的业委会,年轻人经常通过互联网上的社区论坛,组织周末郊游,号召公益活动,针对房屋质量、小区管理的问题,联合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民主管理。

这些变化,快得让杨希鸿难以想象。

附录:房改大事记

□1980年4月2日

邓小平发表关于建筑业的地位和住宅政策问题的谈话,揭开了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大幕。

□1986年1月6日

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

□1991年11月

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推进房改。

□1994年7月18日

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4]43号),提出从1995年开始实施安居工程,以成本价向中低收入家庭出售。

□1998年7月3日

国务院颁发“国发[1998]23号”文件,要求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首次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

□2003年开始

针对一些地区住房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房地产价格和投资增长过快的现象,国务院颁发了“前国八条”、“后国八条”、“国六条”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在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工作,保持住房价格特别是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的相对稳定的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保障制度。

□2007年8月7日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把“保障性住房”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中国房改历程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从“重市场、轻保障”向着1998年房改政策“市场、保障并重”的正确方向回归;从“重买房、轻租赁”向着“租、售并举”的合理模式回归。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刘薇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