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楠:鲍罗廷提出的保卫广州的三项法令尽管受到质疑,但是他还是得到了廖仲恺等一批国民党左派的支持,孙中山也在承受巨大压力的情况之下,做出了支持鲍罗廷的决定。经过数日的苦战,广州保卫战告捷,而鲍罗廷和孙中山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孙中山曾经制作过十二个特殊的符号标志,只有佩戴这些标志的十二个人,可以随时进入大元帅府,和孙中山来直接对话,鲍罗廷就是其中之一。
解说:陈炯明事件推动了孙中山进一步与鲍罗廷所代表的苏俄更为广泛的合作,很快鲍罗廷提出应该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国民党代表大会,并提出了大会的两个主旨,改组国民党和国共合作。这个提议在国民党内部,虽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孙中山的支持,予以通过。
姚金果:一个政党它的严肃性,它要有一个标志,那么代表大会的召开,就是其标志之一。孙中山从同盟会开始,到后来一直到中国国民党,他没有开过党的代表大会,没有一个核心,没有一个就是真正的奋斗的目标,能够把这个全党维系起来。所以鲍罗廷到了广州以后,他所做的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改组国民党,召开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来确定国民党的党纲、党章在全体党员中的指导地位。
解说:1923年12月30日,鲍罗廷收到了一封莫斯科的绝密来信,在信中,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进行了重新解释,这其中变化最大的便是关于民族民主主义核心内容的重大修改。
姚金果:那么后来在国民党一大的宣言中,所谓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基本上是来源于莫斯科的解释,我们知道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它是要推翻满清的统治,而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它是要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所以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丁言模:共产国际和鲍罗廷他们所提出的新三民主义,第一个要求也就是要反帝,这项内容对孙中山来说,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家。
解说: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计一百六十五人,其中共产党代表占到了百分之十五,盛世空前,但是当大会进行到第三天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姚金果:1924年1月24日,是宣言要通过的日子,但是在二十三日号,孙中山找到鲍罗廷,就提出来说,是不是不要把《宣言》在大会上通过了,而把他的那个《建国大纲》在大会上通过。
丁言模:鲍罗廷一听这个事情就非常严重了,他马上就赶到会场。
解说:其实早在国民党一大之前,负责《宣言》定稿工作的汪精卫,为了弱化《宣言》中过于明确的阶级斗争意图,有意将《宣言》中提到工农的部分改为大众,并为此与鲍罗廷发生激烈的争执。而孙中山也多次地提出,有一个指明前途的纲领已经足够,是否还有必要毫无保留地通过《宣言》中关于工农问题的陈述。然而在大会进行的第三天,鲍罗廷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姚金果:鲍罗廷也清楚,为什么孙中山会提出来用《建国大纲》来代替《宣言》,因为当国民党的这个《宣言》被与会的代表所知道以后,对这个《宣言》呢,是有反对意见的,就是民族主义的奋斗目标,是打倒国际帝国主义。所以这一点,海外代表他们是不同意的,他们觉得我们在海外住,在海外生活,尤其是什么英美法,这些帝国主义国家生活,我又是国民党员,你现在国民党提出来要打倒国际帝国主义,那不是把我们置于一个非常难堪的这么一个地位。
解说:国民党代表的不满来自于《宣言》不仅允许了共产党的加入,还暗示了阶级斗争。并将农民和工人列为民族革命运动的骨干,而共产党代表认为,《宣言》过于温和,使得共产党地位从属于国民党。一时间,会议陷入崩溃的边缘。
丁言模:鲍罗廷和孙中山交谈,陈述利害,讲述了以后苏俄如何来支持孙中山,这个军事和国民党改组,各个方面上面的关键的问题,他等于是拿这个利害关系,跟他分析。最后是孙中山被他说服,上了大会主席台然后宣布,他第一个举手表示通过《国民党一大宣言》。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