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指是一种戴着手指上的装饰物,从名称看应有禁忌之意。史料记载,古代后妃但凡有了身孕,就在左手上戴上金戒指,平时右手佩戴银指环。
一款金錾牡丹纹嵌珠戒指摆在省博物馆展厅的显著位置,该戒身宽大厚重,做工精湛,在一朵牡丹的花心上托出一个大珍珠,显得尊贵气派,应是皇后或地位较高的贵妃戴用。
章佩岚说,该戒指的特别之处应是嵌入的珍珠,一颗非比寻常的“东珠”,即东海珍珠。众多周知,东海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利于珍珠蚌类繁殖,为了获取珍珠,皇宫派人专门养蚌取珠,实属不易,极其珍贵。
清代年轻后妃崇尚细节,一款款小巧玲珑的首饰盒往往让她们爱不释手。
一个八成金质的葫芦,周身用葫芦藤叶缠绕,叶下还有盛开的花朵,花瓣上趴卧的昆虫正准备起身一跃,轻轻撩开藤叶,葫芦从中间裂开,露出了后妃心爱的小首饰。
清代金银器的器型和纹饰也变化很大,已全无古朴之意,同时反映了宫廷金银艺术品所特有的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的倾向。其造型随着器物功能的多样化而更加绚丽多彩,纹饰则以繁密瑰丽为特征。
“皇家化”是清代金银制品的主流,为迎合统治阶级的喜好,工匠在制作过程中不计成本,华丽繁缛,佳作辈出。
万事“如意”与“金盆”洗手
在省博物馆《皇家珍宝———故宫藏清代御用金银器(海南)展》的宣传册页上,印上了一柄金累丝的如意。
章佩岚介绍,这柄金累丝如意是清代皇帝赏赐用品,属一套,共有60柄,上有干支年号,足一花甲,是皇家礼品中的珍品。
“如意”是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制作,头呈灵芝形,柄微微弯曲,供手持指划或陈设赏玩。它起源于“痒痒挠”,以其“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得名,也因此被赋予了万事如意,一切顺利吉祥之意,从实用品一步步演变为艺术陈设品,清代帝后常用如意作为赏赐王公大臣之物。
有万事“如意”也有“金盆”洗手之典,一个在清东陵使用过,用于祭祀光绪皇帝的金盆,光素无纹,尽显宫廷礼仪的奢华与威严。
清代金银器的加工特点,可以用精、细二字概括,或格调高雅,或富丽堂皇,再加上加工精致的各色宝石的点缀搭配,使整个器物色彩缤纷、金碧辉煌,工艺日趋炉火纯青。
清代金银器制作融汇了中国几千年金银器制作工艺之大成,在造型、纹饰、色彩三者协调搭配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不折不扣地成为统治阶级身份的象征,广泛用于宫廷典章、皇室祭祀以及佛事活动,客观上造成了民间收藏御用金银器之不易。
记者 黄晶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黄晶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