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大跃进] |
为1070万吨钢而奋斗
关于1958年的钢产量指标,会议认为,“根据当前全国人民对于钢铁的巨大需要和对于钢铁生产的巨大努力,根据钢铁冶炼设备正在逐月增加和迅速投入生产的情况,钢铁生产的飞跃发展是必要的和可能的”。[4] 因此,今年2月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1958年钢产量达到620万吨的指标是不够的,5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年产800-850万吨的指标,也仍然嫌低。会议决定,把1958年的钢产量指标进一步提高到1070-1150万吨(宣布为1070万吨)。这样,会议就正式确定了毛泽东6月提出的1958年的钢产量在1957年535万吨的基础上翻上一番的过高指标。
会议确定的1959年的各项指标,更高到了惊人的程度。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1959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问题的决定》指出:“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的主要目标是:粮食产量达到8000亿斤到10000亿斤,钢产量达到2700万吨,争取3000万吨,铜40万吨,铝30万吨,机床产量达到30万台,发电量达到550亿度,煤产量达到3.7亿吨,石油产量达到800万吨,水泥产量达到3000万吨,化肥产量达到530万吨,棉纱产量达到1000万件,新建铁路10500公里。为了实现这些指标,并且为1960年的建设作准备,在预计的1959年国家财政收入的722亿元中,用于基本建设投资将为500亿元;地方和企业的用于基本建设的自筹资金在外。”这些指标,甚至达到和超过了八大二次会议确定的1962年的指标。
会议确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1962年)的各项主要指标是:钢8000-10000万吨,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1957年)的产量增长13.9-17.7倍;铁9000 l1000万吨,增长14.4-18倍;煤9-11亿吨,增长5.9-7.4倍;粮食13000 15000亿斤,增长2.5-3.1倍;棉花1.5亿担,增长3.6倍;工业总产值5700-6500亿元,增长7.4-8.5倍;农业总产值2300-2500亿元,增长2.5-2.8倍;基本建设总投资3850-4300亿元,增长6.8-7.7倍。以上这些数字,均在八大二次会议确定的1962年各项主要指标的基础上翻了一番以上,可见其高到了何种程度。
在教育方面,会议也确定了完全不顾实际可能的指标。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要求:“全国应在3年到5年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扫除文盲、普及小学教育、农业合作社社社有中学和使学龄前儿童大多数都放入托儿所和幼儿园的任务,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
会议对于上述过高指标的制定,给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特别是会议确定的1950年钢产量翻番的指标,更是给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在1958年全年时间已过大半,钢产量指标只完成400多万吨的情况下,确定1070万吨的过高指标,想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内完成600多万吨钢的生产任务,显然是不可能的。它必然会导致不顾其他、全力保纲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的发动,带来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