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历史 > 历史研究 > 正文 |
|
相关标签 | [故宫] [北京] [天安门] [紫禁城] |
有一种形象的说法是,以汉白玉为材料筑就的“金水桥”宛如朵朵白云,围绕、烘托着天安门,使得整个紫禁城似乎高悬在空中一样,在以黄、红为主调的色彩组合下,中华文明堂皇和浩然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或许就是走上“金水桥”的那一刻,泱泱大国皇帝的尊荣感和责任感就在朱棣心目中无比鲜明地树立起来。
链接 天安门广场简史
天安门在北京市区中心,原为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清顺洽八年(1651年)改建后称天安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通高33.7米,城楼60根巨柱林立,方砖铺地,一平如砥。南北两面均为菱花格扇门,天花、斗拱、梁枋上雕绘传统的金龙彩画和吉祥图案。
明、清时,天安门是举行“颁诏”大典的地方。所谓“颁诏”,就是通过各种复杂仪式,颁布皇帝的重要文告。当时天安门的前面是面积为11公顷的“T”形广场,东、西、南三面有券门和红色的围墙,围成一片禁地。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亲自在这里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新中国成立后,拆除了原有建筑,对广场进行了扩建;东边建成中国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西边建成人民大会堂,中间耸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扩建后的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改革开放以后,天安门广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着来自全世界和全国各地的人们,天安门城楼也于1988年首次对游人开放。
编辑: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