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就任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 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新政”把美国
从地狱拉回人间,为美国在二战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
“新政”是1932年罗斯福参加总统竞选时作为一个口号提出来的。一开始它并不具有很明确的内容。从它的实施情况来看,其直接目的是想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来结束混乱状态,使美国从危机中摆脱出来。所以,“新政”之“新”,便在于它在相当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而实行由国家直接干预经济。
罗斯福的“新政”处方先从整顿金融入手。在就职后的第三天,即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宣布全国银行“休假”,这是他所采取的重建银行和经济结构的第一步。在被称为“百日新政” 期间制定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占1/3 。罗斯福对惊魂不定的美国人民说:“我向你们保证,把你们的钱存入重新开业的银行比藏在床褥下更为保险。”
此外,振兴工业、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的社会救济都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939年,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政几乎涉及美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经济危机后果,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700万下降至800万,恢复了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
罗斯福每天收信5000封
罗斯福新政为美国投入二战及战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
由于大萧条时期美国人民的生活极端困难,所以,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去促使罗斯福政府实施有效的措施来改变生活状况。在当时的美国曾流行一种特殊的“生活”,那就是经常与美国总统胡佛和罗斯福以及当时的高层行政机构官员通信。写信的人有农民、知识分子、学生,甚至还有儿童,大多数都是反映他们的生活的艰难,要求发放救济金,以及要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来制止这种萧条局面的继续。
据统计,罗斯福每天收到群众来信少则5000多封,多则8000多封。胡佛仅用1名秘书来回答信件,而罗斯福政府则用50名。他还经常向他的夫人——埃莉诺打听有关“补偿金远征军”营地、幼儿园、青年游乐园及穷苦佃农的情况。他上任之后,头一批命令里就有这么一条:凡是因有困难打电话向白宫求助的,一概不准挂断,政府里必须有个人同对方谈谈,这就使他的群众来信在美国总统史上名列前茅。
名词解释
“炉边谈话”
炉边谈话是由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所开创的广播发言形式。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在他的第一次新闻广播演说前的准备活动上对到访记者们说,不想把讲话搞得太严肃,希望亲切一些。有位记者便随口说,既然这样就叫炉边谈话好了。从此,炉边谈话就成为罗斯福发表广播演说的正式名称。
罗斯福被公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会利用新闻媒介的政治家之一,进行初次炉边谈话的背景,正值美国大萧条时期,罗斯福利用刚刚兴起的广播媒介,用“谈话”而非“讲话”的形式将自己自信洪亮的声音传遍全国,一下子就将总统与民众的感情拉近了,从而在心理上造成了一种休戚与共的神圣感。每当听到炉边谈话,人们就仿佛看见脸上挂满笑容的罗斯福,所以有人说,“首都与他们的距离,不比起居室里的收音机远”。甚至有民众将他的照片剪下来,贴在收音机上。炉边谈话取得的巨大影响,成为了广播史上的一个传奇。此后罗斯福将这种形式延续下来,一直到他去世。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