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斯大林女儿为何离开苏联移居美国(图)
2008年04月21日 09:15新闻午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苏联] [斯大林]

父亲去世,动荡政治让她无所适从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后,斯维特兰娜经历了很长时期的彷徨苦闷。父亲的去世,一方面使她“肠断心摧”,悲痛万分;另一方面又使她“感觉到某种解脱正在来临”。此后,她个人的生活虽和过去一样“比较安定”,继续住着莫斯科的一套五居室房子,她自己以及膝下的两个儿女都享有不菲的抚恤金,但周围的环境却“一片动荡”,政治事件一个接一个地发生,使她无所适从。于是,她“把全部时间都用于思考往事”。

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掀起一场批判斯大林的政治风暴。代表大会刚刚闭幕,在逐级传达之前,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米高扬便把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交给斯维特兰娜阅读。她仔细看完这个报告后说:“这一切都像是真事……”米高扬十分高兴地说:“我早就知道你会理解的。”在苏共二十大的影响下,斯维特兰娜的思想和信仰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在1957年9月把“斯大林娜”这个姓改成“阿里卢耶娃”,随了母亲的姓。她说:“我再也不能用斯大林这个姓了,它那铮铮的钢刀声刺痛了我的耳鼓、我的双眼和我的那颗心。”

1962年5月,斯维特兰娜在东正教教堂接受“洗礼”,自称这是“一次巨大转变”。此后,她相信“主宰世界的是上帝的理智”,认为“不心怀上帝就不能活”。她说,“我从小受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残存物,宛如过眼烟云,消失殆尽”;“对我来说,共产主义的基本教条已完全失去它们自身的意义”。

在宗教洗礼的强烈影响之下,斯维特兰娜在1963年夏天写了《致友人的二十封信》(当时并未出版)。这是她在莫斯科近郊的别墅里写的,书中所说的“友人”是一位未透露姓名的莫斯科化学教授。她强调这20封信所写的不是“历史回忆录”,而是“家庭记事”,也是她“本人的忏悔”。她自称“度过了37年愚蠢的、无意义的、双重性的生活”,希望自己“将一切都写出来之后,某种难以忍受的重担终于会从肩上卸下”。

多年间,斯维特兰娜在苏联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工作,从事历史、俄罗斯语言及儿童文学研究,曾翻译出版了英国人的著作《慕尼黑密谋》、《人与进化》等。1963年10月,她在一次住院治疗时邂逅相识了来莫斯科治病的印共党员勃拉哲士·辛格,并和他发生了恋爱关系。

辛格是30年代早期在英国伦敦加入印共的,当时年老多病,比她大17岁,出身于印度贵族家庭,长期生活在国外。斯维特兰娜立即申请同辛格结婚,但苏联当局拒绝给予登记,怕她今后利用夫妻关系离开苏联,给国家造成不良影响。当时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还亲自出马进行劝阻,对她说:“您是一位既年轻又健康的妇女”,“要这个病歪歪的老印度教徒干什么?不行,我们大家都坚决反对!”当时的苏共中央书记苏斯洛夫也找她谈话,对她说,“你要知道你父亲是最反对和外国人结婚的,甚至我们还有这么一条法律!” 苏斯洛夫还特别强调:“我们不放你出国!”但是,斯维特兰娜坚持己见,不为所动,尽管没经过婚姻登记,她终究还是和辛格同居了。从1966年夏天起,她甚至离开了工作单位,脱离了党组织,留在家里陪伴辛格。同年10月31日,辛格患病去世,夫妻同居仅1年半。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