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蒋介石“文胆”陶希圣的家族命运(组图)
2008年08月16日 10:43国家历史 】 【打印

误读三十载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做一个反动家庭的儿子,是多么艰难,老师同学会怎样看他,沈宁觉得自己就是一头怪兽,想想都会浑身发抖。

因为这个外公,沈宁再也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无忧无虑。10月1日,全校学生参加游行庆祝国庆,独独宣布他不可以去。

因为这个外公,母亲从文革一开始就成了专政对象,被批斗折磨。她患的风湿性关节炎未能及时得到治疗而逐渐恶化,双腿弯曲不能站立。除了强迫下乡劳动之外,还要去干校学习改造,她的病越来越严重,四肢骨节肿大变形。直到1978年,终因病情恶化,在北京医院逝世。

因为这个外公,父亲也多次被诬陷、揪斗而遭关押。三兄妹也先后赴最“艰苦的地方”锻炼,历尽波折。

在沈宁的心里,早已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些年来,全家人受尽折磨和苦难。母亲仍然时刻牵挂着远在台湾的外公,但那个外公却从来没有联络过母亲,以至于母亲至死也不能见最后一面。他实在无法理解这个外公。

1949年,陶希圣离开大陆时,沈宁尚不足两岁。他对外公的模样,也实在没有什么印象。在少得可怜的文字资料和一些亲友的间接转述中,外公的形象也依然模糊。

他知道外公是蒋介石的“文胆”,曾经主持国民党政府文化宣传工作数十年。他还知道,外公曾追随过汪精卫,后来又离开,发生了著名的“高陶事件”。在此之前,外公做过北京大学教授,曾经引发过“中国社会史大论战”。此外,外公一直“反共”,与长期亲共的沈钧儒常常政见不合,但阴差阳错,自己的母亲却最后嫁给了沈钧儒的幼弟,两个在公开场合针锋相对,常常论战的对手,却最终成为了亲家。

这么多矛盾的形象纠结在一起,深深困扰着沈宁,也影响了他的成长历程。

1952年,胡适(前排左一)由美国来到台湾,与老友重聚合影。图中为(前排中、右)陈诚、王世杰。(第二排右起)张历生、叶公超、吴国桢、陶希圣。(后排右起)张南如、黄少谷、张其■、沈昌焕。图/SDYHU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黄欢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