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4月,在李大钊等多方努力下,北大组成了有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黄日葵在内的五人访日团。出发前,李大钊以个人名义写了多封介绍信。5月5日,北大学生访日团一行到达东京,立刻在日本引起轰动。访日期间,他们会见了吉野作造、今井嘉幸、宫崎滔天、大山郁夫、河上肇、与谢野晶子等许多日本著名人士,以及和许多大学、团体的学生、工人开展了多项活动,盛况空前(29)。正是由于李大钊、吉野作造等的精心安排,使这次访日活动取得很大成功。
8月,日本亚细亚学生会访华团到达北京。20日下午,“由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守常先生介绍与学生联合会接洽”,中日两国学生在北大举行了茶话会。在长达四个小时的会见中,“彼此相谈甚欢”(30),最后合影留念。
在从事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事业中,李大钊以他坦诚的胸怀,亲切的态度,结交了不少日本友人,尤其是日本青年。他与伊藤武雄的关系堪称典型。1921年,25岁的伊藤作为满铁驻京办事处人员来到北京后,经介绍结识了李大钊。在四、五年的交往中,2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伊藤在谈到他由旧满铁官员转变为推动日中友好的战士的原因时说:20年代在北京结识李大钊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是他决心把后半生献给日中友好事业的一个重要因素(31)。后来,伊藤与内山完造等发起建立了日中友好协会,先后担任常务理事、理事长、顾问,他还同中岛健藏等发起建立了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一直担任常务理事。到晚年,他又创立了从事日中科技交流的日本东方科学技术协会,亲任会长,组织和动员退休的日本科技人员为协助中国的现代化献计献策。80年代初,八十六、七岁高龄的伊藤武雄先生最后一次来到中国,专程到北京西郊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墓凭吊。
李大钊留学归国后所从事的中日人民友好事业,在现代中日友好关系史上是应写上一笔的。
留学日本对李大钊的影响,当然不限于以上所谈的几个方面,如他亲身感受到的日本一些部门工作的高效率,日本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等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详述了。谨在此希望中日两国学者进一步加强合作,对“李大钊与日本”这一课题的研究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历史系)
① 《晨报》1927年4月30日。
②③ 《李大钊文集》(上)第1页;第59页。
④ 〔日〕富田升:《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时代的事迹和背景》,译文载《齐鲁学刊》1985年第2期。
⑤ 朱成甲:《李大钊对袁世凯的认识过程》,载《历史研究》1983年第6期。
⑥ [日〕森正夫:《李大钊》(早稻田之森),译文载《齐鲁学刊》1987年第1期。
⑦ 《李大钊史事综录》第9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⑧ 〔日〕后藤延子:《三个影响李大钊思想的日本人》。
⑨ 〔日]森正夫:《李大钊》(早稻田之森),译文载《齐鲁学刊》1987年第1期。
⑩ 该课程表复印件之一存中国李大钊研究会。
⑾ 《李大钊同志在日本留学的日子》,见《北京日报》1982年6月28日。
⑿ 〔日〕森正夫:《李大钊》(早稻田之森)译文载《齐鲁学刊》1987年第1期。
⒀ 该文发表时,定名为《俄罗斯的社会运动》,见《六合杂志》35卷第2号广告栏。
⒁ 〔日〕森正夫:《李大钊》(早稻田之森),译文载《齐鲁学刊》1987年第1期。
⒂ 《晨报》1919年4月24日。
⒃ 〔日〕后藤延子:《三个影响李大钊思想的日本人》。
⒄ 〔日〕山道健太郎:《巴黎公社一百年与日本》,载《图书》1971年8月号,岩波书店出版。
⒅ 《京报》1926年3月2日。
⒆⒇ 《李大钊文集》(下)第802—803页;第890页。
(21)(22)(24) 《李大钊文集》(下)第841—842页;第870页;第101页。
(23) 《李大钊文集》(上)第614页。
(25) 《李大钊文集》(下)第214页。
(26) 《李大钊年谱》第73页,甘肃人人出版社1984年版。
(27) 参见《五四爱国运动》(上)411页。
(28) 《李大钊年谱》第83、87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9)(30) 《晨报》1920年5月19日、6月15日,8月24日。
(31) 姜殿铭:《伊藤武雄忆李大钊》,见《中华英烈》1988年第4期。《李大钊研究文集》
相关新闻
作者:
杨树升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