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昆迟疑三年后 决定写党史(图)
2008年04月14日 09:41新华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中共]

有人写自传,只讲“过五关斩六将”,不讲“走麦城”,不足为训

回忆录怎样写?杨尚昆说:用第三人称写的传记,可以说你好,也可以说你不好,那是作者的事。有人写自传,只讲“过五关斩六将”,不讲“走麦城”,不足为训。回忆录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能把自己说得太好,也不能说得不好,要尊重事实。第一,不是我来写党史,是写我亲身经历、亲见亲闻的大事情;不要平铺直叙,而要讲我的看法和体会,回顾历史经验。第二,要有根有据,讲真话。重大的问题,希望你们帮我查核档案,单凭记忆不行。第三,除了有历史定论的人物外,不要贬损别人,影响团结。第四,有些内容,可能看法不同,写出来也不能发表,就放在那里。我喜欢争论问题。

中共中央批准立项后,杨尚昆精神焕发,集中精力“娓娓道来”。有时,两分册的整理组一起听他讲,有时按需要分别来讲。特别是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启示下,他口述亲身经历,思维敏捷,是非分明,细节生动。细节即历史。亲见亲闻的细节,能弥补档案之缺失,且不受文字的局限,亲历者是历史的见证。所以在整理过程中,大家强调“原汁原味”,使文字“个性化”。有人说,要“揣摩”口述者的意图,整理组认为,与其“揣摩”,莫如向口述者多问几个为什么,使文字表述更加准确。到这年夏天,长征以前的章节均已成初稿。

杨尚昆1945年9月接替李富春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不久,叶剑英离开延安到北平军调处工作时,向毛泽东推荐杨为中央军委副秘书长。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中央机关经历了三次大搬家:第一次是胡宗南进攻延安,中央机关主动东渡黄河,到山西临县的三交镇;第二次,是从三交镇搬到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第三次是1949年3月,从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进入即将成为新中国首都的北平。三次搬家都是杨尚昆主持的。所以第一、第二两个分册的整理都要请他开讲,而以往形成的12万字初稿又等待他审核修改。对一个90岁高龄的老人来说,他的负荷是很重的,但他沉着应对。

1997年8月,他照例到北戴河休养,又称“充电”。他通知整理人员随他去北戴河,利用休养的机会审稿。这期间,他下午读初稿,第二天上午提修改意见,前后半个月,他不是在“充电”,而是继续在“放电”。

这次重新修订《杨尚昆回忆录》,增补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容

1998年是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的100周年诞辰,他有三篇缅怀文章要写。刘少奇和周恩来是他的老上级,彼此交往几十年,情深意笃,相濡以沫;彭德怀是他的老战友,从红三军团到北方局,并肩战斗,出生入死。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刘少奇和彭德怀被迫害致死,而周恩来鞠躬尽瘁,他有话要说,有情要表。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