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间谍潘汉年传奇人生 打入汪伪“特工总部”
2008年11月19日 10:38文汇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中共]

潘汉年抵沪后,立即通过剧艺社的地下党员蓝兰和于伶与上海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很快编织成一个颇有特色、卓有成效的情报网络。潘汉年不仅利用电台,而且还利用邮政联系、派专人递送等方法,始终保持同延安、重庆、香港的联系。

潘部在上海的情报工作人员,各个时期包括内勤外勤不过三四十人左右,队伍短小精干,却富有极强的战斗力。正是依靠了上述的情报网络,潘汉年采取极为巧妙的斗争手段,周旋于日本特务和汪伪汉奸之间,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斗争,“奔波为党险如夷”,创造了中共情报斗争史上的奇迹。

渗透日特“岩井机关”

到上海后,潘汉年与另一个情报人员袁殊接上了关系。袁殊早年留学日本,曾自筹经费创办《文艺新闻》,在30年代上海文坛上以其“中立公正,有闻必录”的公开合法斗争方式,进入左翼文化阵营,潘汉年是袁殊的入党介绍人。

1931年10月的一天,袁殊在上海静安寺路一家白俄咖啡馆,会晤了潘汉年和王子春。潘、王两人代表组织通知袁殊,组织上决定他参加中央特科工作,担任党的一名“前卫”战士。潘交给他的任务是:逐渐在社会上褪去“左”的色彩,变为灰色人物,然后利用合法身份,深入敌人心脏,为党收集战略情报。

从此,袁殊就成为潘汉年情报网中一个重要角色,并很快利用其社会关系,打入了国民党CC系特务组织,取得了一些重要文件及有关情报。

1939年,潘汉年指示袁殊打入日特“岩井机关”。日本驻沪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岩井英一,此人是个中国通,曾任日本大使馆情报主任,是一个以文职人员的身份在中国从事情报工作的资深高级特务头子。他名义上为副总领事,实际上是岩井特务机关的机关长。他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文化界人士,组织文化舆论方面的宣传活动,并收集有关的战略情报。袁殊奉党组织之命,早在1933年就与他发生了情报关系。由于袁殊讲得一口好日语,加之机智地投岩井所好,请他上馆子吃中国菜,陪他逛舞场跳交际舞,于是,岩井把袁殊当作好朋友。

袁殊打入岩井机关后,潘汉年自己则以“胡越明”的化名,通过袁殊的具体安排,与岩井有了直接联系。此后,潘汉年从与这位日本特务头目的交往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1939年11月间,岩井派袁殊告诉潘汉年,要他为岩井机关搜集情报,并要求他做一个在香港开展工作的计划。潘汉年决定利用这一机会,进一步扩大香港的情报范围。具体做法是:利用岩井的关系作掩护,在香港办一个公开刊物,作为活动据点,定期搜集情报,并负责每半月向“岩井机关”交一次情报,但岩井须每月供给活动经费2000元和办刊经费。换句话说,就是用岩井的钱,作为我搜集战略情报的经费;用岩井的关系,掩护我情报工作的开展。

潘汉年的计划很快被岩井所批准。于是,一个以《二十世纪》为刊名的杂志,扮起“灰色”的脸宠,出现于世人面前。该刊由恽逸群任主笔,郑禹森为助手,他俩都是潘汉年手下的老情报人员,从此,该刊编辑部就成了中共一个安全可靠的情报活动据点。至于向岩井机关提供的情报内容,经潘汉年与廖承志、张唯一等商定,由徐明诚和张唯一每半月起草一份有关大后方及国共合作的情况,有时增编一些英、美、苏在香港的动态。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